能否击落SR
飞行高度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3.5倍音速——歼8能击落他吗 还有,米格25/31有这样的能力吗,当年美国看到苏联将米格25派往越南,赶紧撤回了SR-71,成全了黑没有被击落过的神话,有这事吗?
很遗憾,苏联人我的目的是拦截SR-71侦察机和XB-70轰炸机.但是实际上我的本事只有利用速度优势跟踪他们,防止他们欲行不轨.真的要击落SR-71还是比较困难的,有些人想当然的以为米格可以发挥机动性优势,但是实际上米格-25极其笨重,机动性能连F-4也不如! 讨论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看看两者的发动机的不同: “黑鸟”的J58发动机可以在涡喷和冲压工作模式间转换。它拥有一个旁路(但与涡扇发动机的外涵道意义不同),在低速状态下关闭,气流按正常途径进入压气机和燃烧室做功,推动飞机前进。进入高速状态后,旁路打开,将绝大多数经过冲压的气体直接引入加力燃烧室点火(同时有冷却作用),其核心部分的压气机和燃烧室基本处于无负荷的空转状态,不会造成涡轮的过速和过热。而且减少一级燃烧后,油耗也显著降低到不开加力的水平。 相对而言,米格-25的R-15B-300结构则简单很多,它属于纯粹的涡喷发动机,没有引射旁路。所有气流都要经过压气机和燃烧室进行二次点火。当飞行速度接近M3时,经过进气道冲压的高能气流将导致涡轮超负荷运转,进入别连科所谓“无法控制的加速状态”,进而温度上升并最终烧毁。 所以实际上米格-25的发动机比SR-71的脆弱的多,所以速度上处于劣势的.SR-71接近别国领空后,开始进入作战巡航状态——在25315米高度保持速度M3.2。如果米格-25以全推力爬升截击并尽量加速到M3时,整个过程油耗极大而导致作战半径不超过500公里(据别连科称,早期的米格-25P只能达到320公里)。SR-71飞越500公里的时间只用8分钟多一点,这就是米格-25截击成功的“时间之窗”。一旦错过,速度上居于劣势的“狐辐”将没有机会再追上“黑鸟”了。当然,采用“接力截击”(即在预定空域安排多批次的飞机,一旦前一批拦截失败可以由后一批继续实施拦截)的方式也并非不行,但这就不仅仅是对地面引导提出更高要求的问题了。 因此,米格-25需要地面雷达尽早发现SR-71的接近(最好在1000公里以上),并提前升空待机。即使这样,截击成功的概率依然不高。我们假设米格-25利用苏联国土防空军先进而有效的地面导引准确抵达攻击区域(这并不困难,因为SR-71的飞行轨迹接近炮弹,小范围内几乎是不转弯的)。两机交汇后如果选择尾追攻击,红外制导的R-40T有效射程从20公里下降至6~7公里内,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40R有效射程从40公里下降到10公里左右。而米格-25在M3以上飞行时间最多两分钟,这段时间必须完成导弹发射的11个操作步骤;在M2.83虽然可以持续飞行5分钟,但两机速度差在400公里左右,满足导弹攻击的时间也只有60~90秒。 假如选择迎头攻击,60年代的R-40T无法完成锁定,只能选择R-40R。但相对速度接近M4的两机在40公里内的交错时间仅30秒左右,可谓“光阴似箭,稍纵即逝”。至于侧向攻击,机会介于尾追和迎头之间,完成任务同样十分艰难。 这里还有三个因素没有考虑: 第一,米格-25在翼下挂载导弹时对升限的影响。据苏联飞行员透露,截击型携带2枚导弹时升限为24000米,挂4枚时降至21000米。尽管可以采取“上射”方式发射,但导弹在爬升时动力推进段更短,对射程和速度影响很大。 第二,R-40导弹的飞行速度只有M2.2左右,虽然在发射时可以借助载机的初始速度获得额外的速度增量,但会因为空气阻力而迅速回到设计速度。这种与目标机之间的负速度差使尾追和侧向攻击均容易被甩掉。 第三,在M3飞行状态下发射导弹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此时载机产生的激波锥非常尖锐,导弹在速度没有充分提升时,会立即撞上这层“空气墙”,极易产生弹跳,甚至反撞载机。1966年7月30日,美国在战略无人侦察机的早期尝试中,使用SR-71改装的M-21在发射D-21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导致两机相撞并最终坠毁。 综上所述,“狐辐”很难对“黑鸟”构成真正的威胁。不过,美国飞行员也曾报告,自己的SR-71在作战状态下多次被米格-25的火控雷达锁定。所谓“锁定”就是是指目标的速度、高度和过载等参数已经符合导弹攻击的条件,否则火控系统只能跟踪目标,不能形成“锁定”。当然,这种锁定的时间很短,而限于当时的对抗规则,苏联飞行员也从未触动过发射按钮,“魔高还是道高”永远没有实践的机会。但SR-71确实无法像在世界其它地区那样自由出入苏联的领空。即使只存在1%的被击落可能,美国人也不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巨大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