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和故事,不要太多,但要详细些。
杜甫的生平和故事,不要太多,但要详细些。
杜甫生于712年,死于770年。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胜转衰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他经历了乱前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乱后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的。他和人民共度乱离的。这就使他能深刻的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而诗,便是他有利的武器。 杜甫出生一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他的一生可分为四期。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游历时期。35--44是困守长安时期,是安史大乱的酝酿时期。35--48是陷安史叛军与为官时期。是最剧烈的时期。759年是漂泊西南时期. 安史之乱中杜甫曾任华州司功参军,从洛阳赶往华州时写《三吏》,《三别》然后弃官。到秦州,难以度日,又听说成都有亲戚,老友高适也在四川,于是再次踏上漂泊的旅途。肃宗上元元(760),初夏的一天,成都西三里的地方,一座不太简陋的草堂刚刚建成。主任选择建房地址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东边有清澈见底的浣花溪,南边有红莲放香的百花潭。西边可以远眺山颠终年积雪的西岭,更妙的是,草堂就建在一株高大的楠树下面,亭亭挺立,据说有200年的历史了。此后一年的多时间,杜甫的生活是闲适的。心情是平静的(这在杜甫的后半生中是仅有的一段时期,此后他一直生活在极其困顿的境况之中,让我们先非常珍稀的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吧。我写到这里百感交集)。在风和日丽的季节,他常常捧着一卷书,在楠阴下,吟一会,写一会,然后倾听枫叶的低吟,燕子的絮语,翠竹的和鸣。他也经常拄着一个藤杖,走到溪边江畔,看出水的红莲,逐浪的白鸥,渔人的网罟,贾客的商船。他热爱大自然的美,不管是绝岸颓峰的气势还是飞鸟的轻盈,蝴蝶的翩前(足迁),野花的幽香,他都热爱。他的朋友也慢慢多了起来,诗人,文人,画家,隐士,僧侣,但是最多的还是那些田父,野老,花农,以及左邻右舍。 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夏天天的一个夜晚,风雨骤至,将那棵老楠树连根拔起。八月的一天下午,大风怒号,又将茅屋吹破,后来在邻居和朋友的帮助下才重修好茅屋。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年12月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此前老友高适代理一段节度使),大地回春,草堂同它的主人一样,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遗憾的是这年四月,玄宗和肃宗先后死去,代宗即位,召严武入朝,接着四川又发生了叛乱,杜甫只好赶到梓州。结束了在草堂的第一阶段的生活。 763年他听说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写下“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但是当死仍然到处有军阀割据,杜甫回洛阳仍然没有归期。当他准备冒险出川的时候,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严武重回四川任剑南节度使!严武邀请杜甫到他的幕府工作,他答应了。后来严武又向朝廷推荐他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杜甫因为自己身体不好,不能做好工作很惭愧,多次请求辞去职务,严武答应了。草堂用他固有的风光迎接杜甫的到来,他又过了一段自己看来神仙般的生活,散散步,喝喝酒,写写诗,尽情追求大自然赐予他的美的享受,他打算长期住下去,只是偶尔才想起他隐藏在心中的东游计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草堂的风光这样迷人,严武的情谊更是他不忍离开,但是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重温青年时的旧梦。 4月的一天噩耗突然传来,40岁的严武突然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得另谋出路。此后杜甫流落夔州,出四川到岳州,写下“昔闻洞庭水”泪洒岳阳楼。顺湘江而下,到潭州,到郴州,走到耒阳时,郴水大涨,进退两难,杜甫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一叶扁舟,载着这位创作了1400多首惊风雨,泣鬼神诗篇的诗人, 在寂寞的湘江上继续北行。歌声渐渐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消失在廖廓无际的太空之中,诗人终于停止了他那感人至深的歌喉。 只有万古青蒙蒙的群山,永远伴随着他--------那个最伟大时代的最伟大的歌手和他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