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的习性和分布?
刺参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及俄罗斯远东近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及山东沿海,其分布的南限为江苏省连云港的平山岛。 1、 刺参的食性:刺参主要以其触手摄取底质表层泥砂中的硅藻、海藻碎片、原生动物、贝类的幼贝、桡足类、虾蟹蜕皮的壳、木屑、腐殖质及细菌等,其摄食可能是无选择性的。据报道,沉积物中底栖硅藻和微生物是刺参的重要饵料来源,刺参对细菌性饵料的消化吸收程度也相当高。刺参在白天一般行动不活跃,摄食量较少,而夜间则非常活跃,摄食量也很大。水温可影响刺参的活动与摄食,幼参摄食、生长的最佳水温为19~20℃,当水温为19℃时,幼参的摄食率为18%~35%,在水温不超过20℃时,日摄食量、吸收量均较大,生长也较快;当温度超过20℃时,尽管日摄食量仍较大,但吸收量则下降,从而导致其生长速度降低;当水温达30℃以上时,幼参的日增重则呈现负值。 2、 排脏与再生:当刺参受到强烈的刺激或因水质过于混浊、温度变化过大等不良环境条件时,即可发生将其内脏器官包括胃、肠、呼吸树、背血管丛、生殖腺等全部从肛门排出体外的现象,此为海参的“排脏现象”。内脏排出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重新再生出一套新的内脏器官,再生的速度视个体的健康程度与环境条件的优劣而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排脏后25~30天就能再生出生理机能完善的消化道和呼吸树。刺参的再生能力很强,除上述能再生内脏脏器官外,若将其疣足(肉刺)切断,经5~7天后在原伤口处即可形成一隆起,约30天即可再生出一新的疣足,若将管足切除约30天后即可再生出一新的管足,若将触手切除25~30天后,又可再生出新的并能正常摄取食物的触手。此外,若将刺参横切成两段,切断后创伤可在5~7天愈合,若创伤未能愈合者则会造成死亡。伤口愈合约79天后,被切断的个体则可逐渐再生出被失去身体的后段或前段,从而形成两个新的个体。据报道,体前部和体后部的再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体后部的再生率大于体前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将刺参纵向切开,则任何器官也不能再生。 3、 与夏眠:刺参以其腹部的管足作为运动器官,在运动时辅以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向前做波浪式的匍匐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是较为缓慢的,10分钟可爬行1米左右。但这种移动往往与栖息地的环境条件特别是饵料的丰富程度有密切关系。据报道,在饵料丰富的场所一昼夜的移动范围也只在5米左右;若饵料缺乏,生活环境不良,则可进行较大范围的移动。“夏眠”是刺参重要的生态特点,在“夏眠”期间,潜伏在石下,岩石缝等隐蔽处,停止摄食和活动,此时,消化道内营养物质逐渐消化以至肠道萎缩成细线状。与此同时刺参“夏眠”的原因,目前一般认为主要与繁殖和水温有关,繁殖后水温过高,刺参容易夏眠。在我国刺参进入夏眠的时间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推迟,山东南部沿海约在6月中、下旬;山东北部沿海约在7月上、中旬;辽东半岛沿海(大连地区)在8月中、下旬。而结束夏眠的时间则各地大致相同,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夏眠所经历的时间最短的约2个月,最长的约4个月。刺参的这一生态习性,明显地抑制了它的生长速度。 4、 栖息的环境条件(对栖息环境的适应能力) (1) 水温:刺参对温度耐受范围较广,据实验报道,成体刺参能在水温变幅为32℃至1.8℃的环境下生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要比高温强,在连续十天全日水温处于0℃下时,未出现异常,这表明刺参具有相当强的耐寒能力。 (2) 盐度:刺参与多数刺皮动物一样,属于狭盐性动物,1龄刺参对盐度变幅(7天)的可适应范围为(20~35)×10-3,其最适盐度为(26~32)×10-3。 (3) 溶氧量:刺参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体内的呼吸树(水肺),此外,皮肤也具有呼吸作用。皮肤呼吸占整个呼吸的比例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大,如在水温为8.5~13.5℃时占39%~52%;而在水温为18.5℃时占60%~90%,温度继续升高时,其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刺参的耗氧量根据其个体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为0.7~1.51毫克/小时。 (4) 底质:刺参在自然海区多栖息于潮间带下的岩礁乱石与泥滩的结合部,甚至在有贻贝群落生长处聚集,尤其以礁石的背流较静且隐蔽处和有海藻、海草丛生处为多。纯细砂底或纯泥质则不适合刺参的栖息生存。 (5) 水深:据报道,刺参自潮间带直至水深20米处都有分布,但不同水深海区所栖息的刺参个体大小有较明显的区别,一般体长3~4厘米的幼参多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下,以及大型藻类及海带草(大叶藻)的茎上。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向深水移动,最深栖息水层可达15米以上。 5、生长:刺参的生长受水温和摄食的制约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据报道,一年中能正常活动摄食的时间仅有半年左右,因此,刺参的生长非常缓慢。一般在6月底产卵发育而成的稚参至10月末平均可长到2~2.5厘米;1周年的刺参平均体长约为13.3厘米;3周年的刺参体长为17.6厘米;4周年的刺参体长为20.08厘米。根据众多实验调查观察的结果,刺参的生长速度在个体间存在极大的差异。如少数当年生的个体体长也可达8~10厘米。因此,如能利用当年培育出的大个体进行人工培育,对缩短刺参养殖周期,提早达到商品规格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