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为现实的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变为现实的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但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实际证明,此后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就自然地超越空想而上升为科学.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批判了一系列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第一类是“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关于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指出:“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这种社会主义的取向,指明了它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它在实践中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中去。第二类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包括种种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以及其他各种小改良家。第三类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包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谈到这类社会主义中一些产生于早期无产阶级运动的共产主义文献时,《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普遍激动的时代、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随着这些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而出现的革命文献,就其内容来说必然是反动的。这种文献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 回顾一下一个半世纪以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就可发现,《共产党宣言》中所批判的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非但没有绝迹,由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许多农民人口占较大比例的国家发生,影响反而更深更广.俄国十月革命后,曾一度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与分配,结果,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要求在俄国首先要扫除文盲,要教育广大农民学会从亚洲式做生意转向欧洲式做生意,对社会主义重新思考。可惜,在列宁去世以后不多几年,他的这些主张遭到了否定。中国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出现过“毕其功于一投”即将反对封建主义与反对资本主义这两大历史任务一次完成的思潮,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为中心,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领导了一场现代农民战争,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共同纲领》那样符合中国国情的宪章。可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却一度重复了俄国的错误,想在主要进行手工劳动的农民还占绝大多数、文盲半文盲人口还占很大比重、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广泛存在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统一支配各种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及普遍建立小生产者共同体的办法,立即消灭资本主义,避开经济市场化阶段,直接过渡到生产资料全面公有、生产过程全由国家计划安排、产品统由国家确定标准进行分配。事实早已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在中国,或是在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所尖锐批判了的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来冲击甚至取代科学社会主义的现象绝非鲜见,社会主义不仅在一般理论上,而且在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具体理论及具体实践上,从空想转变为科学这一历史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首先对拨空想社会主义之乱,返科学社会主义之正,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打破了长时间禁锢着人们头脑的许多偏见与迷信,使人们认清了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从空想出发,而必须从实际出发.邓小平理论使人们懂得了,先前世代遗留给我们的生产力和其他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制度化了的或仍为非制度化的各种成果,虽然正在为我们所改变,但是,所有这一切,也预先规定了我们发展的特殊性质和我们发展可能达到的限度,我们改变现状不可能随心所欲。 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近20年来,我们在农村和城市,在生产、流通、分配各个环节,打破了许多出自空想社会主义强行制造起来的框框或者说体制,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使得亿万人民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解放。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更在于它为中国如何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途径,绘制了蓝图。中国应当怎样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工业国;中国应当怎样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逐步转变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应当怎样由文盲半文盲占人口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教育文化比较发达、人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中国应当怎样由普遍贫困,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中国应当怎样由自我封闭,逐步转变为建立起广泛的世界性联系,而有效地吸取和利用世界范围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及制度管理的优秀成果,如此等等,邓小平理论都有符合中国实际和当今世界特征的精辟分析。 真理是具体的.邓小平理论正因为有着这样丰富的内涵,方才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还在于它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娴熟的政治艺术,以最低的代价,相当顺利地实现了中国体制的转换,实现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衔接,实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交接,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以和平方式进行的革命能够蓬蓬勃勃地继续进行下去。 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一论断,确凿无疑地说明了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而江泽民十五大的整个报告,则更显示出,作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新飞跃的邓小平理论,并没有因为邓小平离我们而去就此中止其发展,它正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努力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而这也正是我们的事业向21世纪全面推进时的一项根本任务. 邓小平理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它不代表真理探索的终结,而代表真理探索具有更为光辉的前景。而这又是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根本特点。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也就是真正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认真为你答题,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真能帮到你,请给个“好评”呗。好人一生平安.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