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中的受、想、行、识与六根中的意的关系?五蕴中的受、想、行、识
五蕴中的受、想、行、识 与六根中的意 未那识的关系? 以佛法来着究研的研究是那个层面?
个人理解,五蕴与六根、六尘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是这样的: 五蕴中色蕴(色法)和受、想、行、识四蕴(心心数法,即心法+心所有法)从人的感官经验出发概况了一切物质现象范畴和精神现象范畴。 五蕴中色蕴(物质现象范畴)包含了六根中的前五(眼、耳、鼻、舌、身)和六尘中的前五(色、声、香、味、触)。 而六根中的“意根”,属于受、想、行、识中哪一蕴呢?一般认为属于“识蕴”。所谓意根与前五根具有的实际感官的官能核心物理组成不同。这里面所说的核心物理组成也叫“净色”,而器官外部的形态(比如眼、鼻、耳等外观)只是浮尘根,是官能的次要物理组成,并不是官能的核心;譬如西医所说的眼器官中的眼角膜,就大致相当于“眼根净色”,而有学者指出西医所说“神经”可能相当于“身根净色”。 但究竟“意根”属于识蕴中那一识,在不同宗派中说法不同。 一说意根即是指意识。后因唯识宗安立八识,分析方法更加精微深化,于是唯识宗便以第七识“末那识”为意根,即是无始执受习气,可缘法尘(意识影像,概念记忆等)发起意识分别。而追溯下去,法尘又是过去意识分别所起,意识分别又增益了执受的习气--催生未来的意根。所以,意根、法尘、意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无始相续不断的--也即轮回不息的体现,不能说哪个是先决条件,类似现代人说的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至于研究的层面,主要属于“心所有法”,主要属于想、行二蕴。但像荣格心理学等少数吸收了东方哲学思想的心理学流派也触及了一部分意识深层(像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似乎就有点反映阿赖耶识的作用),可以看作研究层面也进入“识蕴”了。 简述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