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
请问大师:1、怎样识别它的截击型和侦察型呢?2、为什么叫“狐蝠”呢?多谢啦!
妹妹这道题问的真是巧合,因为米格-25恰恰是我最喜欢的飞机之一,至今仍有一架我自己组装涂饰的米格-25的1:48的仿真比例模型,和F-16、F-14一道放在我的书柜中。 我从不认为米格-25是失败的机型,恰恰相反,米格-25是人类器中一架最经典的线性思维的产物,也是线性思维登峰造极的产物,即设计目标为“双三”(M3和3万米),整个设计思维和思路按照高速——大发动机——大结构——高耐温材料——强机体结构的路数来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难题,它不是什么高科技的集合和结晶,而是利用各种现有的材料,以复杂的工程学办法,实现了有机的堆砌,进而达到了设计要求。 例如:雷达消除杂波的能力不够(其实就是计算机的能力不行,因为米格-25的计算机还是晶体管和电子管的杂烩),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那干脆就采取加大雷达发射功率的办法,烧死淹没杂波;发动机功率不够,那就采用大功率双发动机;油耗太高,那就加大机体结构,增大载油量;结构材料耐温不够,钛合金成本太高,那干脆就采用钢结构;发动机涡轮叶片耐温不够,3M飞行时容易烧损,那不管,逃命的时候烧就烧吧,损坏就损坏吧,落了地再换新的,反正用材不贵,成本不高。 各方面的综合运用的结果,犹如金字塔,下面是大量的堆砌,最后实现了塔顶的3M目标。 其实,从其实际目的看,米格-25是一架好飞机,因为它实现了设计师的所有目的。有人说米格-25的机动性不好,那纯粹是睁眼睛说瞎话,因为它的设计目的根本就不是用来缠斗的,而是对敌方双3目标实现高空高速截击,就是以这为目的,米格-25依然是称职的好飞机,因为它居然还能在飞M2的时候实现空中横滚机动,还能做出4G的机动动作,最牛的一次居然做出了11G的机动,虽然机体严重变形,但依然能安全着陆。 ??锣滤盗税胩欤故枪橛谟衩妹玫恼獍伞? 一、如何识别截击型和侦察型: 米格-25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是先有截击型,后有侦察型的改型,恰恰相反,从设计该机之初,侦察型和截击型就同步推出,而且由于侦察型任务单一,设备相对较少,性能反而比截击型更优秀,例如,由于带弹和挂架等问题,截击型的最大速度被限制在2.8M,而侦察型却能飞出3.2M。正是由于同步发展,所以外观比较难以区别,但还是有细微差别。 1、侦察型电子设备简单,未装备大型雷达,所以机头比较纤细,呈漂亮的尖锥形,而不像截击型的尖卵形; 2、侦察型机头侧面有照相窗口和近似方形的设备口,截击型没有; 3、侦察型的发动机喷口长出垂尾后缘,而截击型与后缘并排; 4、侦察型驾驶舱机体下方没有鞭状甚高频天线,而截击型有; 5、侦察型机背的变装天线离驾驶舱较近; 6、侦察型为了维持高速性能,一般不装翼下挂架,但后期,一些装备国觉得单一侦察太浪费飞机性能,就给侦察型装上了临时炸弹挂架,一般位于机腹。 区别大致就这么多。 二、米格-25“狐蝠”(Foxbat)绰号的由来。其实是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都非常重视自己武器装备的保密,而摸清和描述对方的“底牌”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北约对苏军战机的命名就很有意思,称米格-17为“壁画”(Fresco),米格-19为“农夫”(Farmer),米格-21为“鱼窝”(Fishbed),米格-23为“鞭挞者”(Flogger),这些代号均以F为首写字母,也符合美国空军将战斗机的代号用F(fighter战斗机)来打头的规则,一般随机命名,但多带有贬义和蔑称。但把自己的战斗机命名为“幻影”、“猛禽”,把对手的叫做“鱼窝”和“农夫”,不难看出北约“起名大师”的倾向性。 ??锣孪冉驳秸饫铮隙ㄓ胁恢苤Γ朊妹煤透魑慌笥雅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