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有趣故事片断,谁能帮我摘抄一段,我将感激不尽!谢谢?
《世说新语》的故事片断,谁能帮我摘抄一段,我将感激不尽! 谢谢!
《世说新语》名断赏读 豪爽 豪爽的意思是豪放爽直,这也是魏晋时期相当推崇的人物个性之一。有趣的是,本门的描写对象,以东晋初期权臣王敦和东晋中期权臣桓温为主。这两位都是赤裸裸的野心家,他们的豪爽,也就表现在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上。王敦追慕曹操的为人,一心谋夺晋室江山,他以如意敲击唾壶,高咏曹操诗句的举动,充分体现了野心家夙志难酬的焦灼心情。桓温则处处以王敦为仿效对象,虽然明知王敦起事未成,死后受人唾骂,但在经过王敦墓前,仍禁不住连呼:“可儿!可儿!”(《赏誉》门)反映出他引王敦为同类,图谋篡逆的祸心。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两个晋室叛臣,为什么会受到他们同时代人以及《世说新语》作者的青睐?这一方面出于魏晋的特殊风尚,由于传统的儒家道德标准在时代的动荡面前已失去了威权,魏晋人士更看重的是英雄(或奸雄)豪杰,而不是忠臣义士;另一方面则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类型化倾向。《世说新语》分门类描写人物,每一门类表现魏晋人士的一种总体性格特征,作者在描写、评价某一特定人物在某一门类中的表现时,并不考虑他在其他门类中的表现。这些因素,构成了《世说新语》人物描写与人物评价的复杂性。 王处仲击唾壶 王处仲【王处仲】即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烈士】立志建立功业、视死如归的人。王敦咏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诗句。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如意】又称爪杖。选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材料制成,长三尺左右,柄端作手指形或心字形,用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魏晋期间名士清谈常用以指划,以助语势;僧人宣讲佛经,也可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用铜铁等制成的如意,兼可防身。近世的如意,长不过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主要用来玩赏。打唾壶【唾壶】又称唾盂,是供吐痰等用的壶,通常用玉或石制成,其形制比今痰盂要小。,壶口尽缺。 【译文】 王处仲每次饮酒之后,总要吟咏:“老了的骏马虽然伏在马厩之中,但是它的志向却还是日行千里;有志之士虽然到了晚年,但是他的雄心依旧没有止息。”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击唾壶作为节奏,唾壶口全都敲缺了。 祖车骑传语阿黑 王大将军【王大将军】即王敦。后文的“阿黑”是王敦的小字。始欲下都,更处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祖车骑】即祖逖,东晋人,字士稚。西晋末年率亲党数百家南下,晋元帝时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尚未镇寿春【寿春】县名,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其时为豫州及淮南郡治所。,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 黑,何敢不逊!催摄面【摄面】摄:聚集,统率。面:转面。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槊脚令上】槊脚:用槊戳脚。上:从东晋京都建康沿江而往上游向西叫做上。。”王闻之而止。 【译文】 王大将军起先想来京都,对朝中的政务人事重新作一番安排处置,他先派遣参军报告朝廷,同时又向当时的贤达名流透露了这个意思。祖车骑这时还没有去镇守寿春,他怒目高声地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阿黑,怎敢这样不恭顺!叫他赶快集合部队掉头回去,只要稍有迟疑不这样做,我马上就率领三千士兵用长矛戳他的脚要他回去。”王敦听到这话便停止了东进。 桓石虔救桓冲 桓石虔【桓石虔】东晋人,小字镇恶,累有战功,官至豫州刺史。,司空豁【豁】即桓豁,字朗子,桓温之弟,桓石虔之父,死后追赠司空。之长庶【长庶】非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举】推举,两汉魏晋期间,有在民间推荐的基础上选择下层官吏的制度。,而童隶已呼为镇恶郎【郎】古代家奴对家主的称呼。。尝住宣武斋头【宣武斋头】宣武:即桓温。斋:闲居的屋舍。斋头:等于说斋上。,从征枋头【枋头】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晋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在这里与后燕慕容垂交战,大败。,车骑冲【冲】即桓冲,字幼子,桓豁之弟,死后追赠太尉。没陈,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谓曰:“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朱辟】人名,生平未详。为副,策马于数万众中,莫有抗者,径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河朔后以其名断疟】河朔:黄河以北;朔:北。断疟:断绝疟疾。古代认为人患疟疾是因为疟鬼作祟,所以能用桓石虔的威名来吓退疟鬼。。 【译文】 桓石虔,是司空桓豁的庶长子,小名镇恶。十七八岁时,尚未被举荐为吏,但是家中的奴仆已经称呼他为“镇恶郎”了。他曾经在桓宣武的府上闲住,又跟随宣武北征后燕来到枋头,当时车骑将军桓冲陷入敌阵之中,左右将领没有一个人能抢先把他救出来。宣武对石虔说:“你叔叔落入敌寇之手,你知不知道?”石虔听说后,情绪十分激昂,当即命令朱辟担任副将,在数万敌军之中策马冲锋,敌军无人敢于抵抗,径直把桓冲救了回来,全军上下都十分赞赏佩服。黄河以北地区后来竟用他的名字来断绝疟疾。 悛恶改过永远不嫌晚 自新 自新的意思是自己改正错误,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相关故事中最为著名而又最为动人的,莫过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了。现存对于这一传说的最早最完整的记载,就出自《世说新语》的《自新》门中。 据史书记载,西晋时期确有周处其人,他年轻时也确有不善的品行,但后来却成了一位勇敢的将军。对于这样一位改过自新的楷模,人们在传说他的事迹时,难免有夸大事实的成分,《世说新语》据传说改写,也就难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例如说周处是在西晋家陆云的激励下自新的,而事实上周处成年时陆机、陆云兄弟尚未出生。 这里牵涉到对《世说新语》的评价问题。自本书问世以来,一直有两种很不同的评价方向。一种以史书标准要求它,每每抓住其中不合史实的部分,大加抨击;另一种则把它看作“街谈巷议”的小说者流,很赞赏它的言辞隽永,描述动人,但同时也就忽视了它的史料与学术价值。事实上,《世说新语》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再加上作者的目见耳闻,综合改写而成的一部魏晋清言杂录。当我们要了解并把握魏晋社会、历史、人物的某些总体特征时,本书无疑是一部极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当我们要核实一人一事是否准确时,对本书就不该有过高的史料要求。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