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无为"学说到底怎么理解?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又奴隶制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政治上表现为兼并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之间战事不断。看到田地荒芜,妻离子散的悲惨情况,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在社会领域无为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其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君主不压迫人民,使人民自由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经营,有简单的管理而不干涉。这种思想在朝代刚建立之时对经济、社会的恢复起到了很大作用。所谓“外儒内法济之以道”。如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释放奴婢士兵回家务农,减轻赋税为十五税一,景帝时又减为三十税一。这一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为汉武帝的改革,盛世的出现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它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道德经》上说,“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说明了这一点。汉朝、唐朝由乱到治,由弱到强也证明了它。 在思想领域,它要求人们不要争名夺利,恃强凌弱,而以平常心生活,始终保持淡泊宁静的态度,修身养性,与事无争,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