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问,过敏原检测咨询继续刘医生,您之前推荐给我的青岛李明华教
刘医生,您之前推荐给我的青岛李明华教授,我几年前查阅资料时就多次注意过,国内最早的哮喘、过敏性鼻炎及相关药物方面的专著他编著了好几本。今天我又到他的网站(http://www.qdguomin.cn/index.asp)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李教授成立了工作室,就医治疗住宿一条龙服务,还开始用德国生物共振仪开展过敏原检测和治疗了:http://www.qdguomin.cn/show.asp?id=326&BigClass=%BF%C6%CA%D2%C9%E8%D6%C3&smallclass=。我记得这种
虽然很长,但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循证医学虽然是目前最佳的医学研究方法学,但并非完美,因为统计需要大样本,需要同质化减少偏倚,对发病率高的病很有指导作用,但对个案或低概率事件就比较无力。严重过敏疾病发病率虽逐年增高,但症状、严重程度、环境等因素影响很大,这会影响样本的同质性,造成结果偏倚,同时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检验方法。这是循证医学的局限,它只能用来自已知群体的临床数据去指导未知的个体,个体与样本的同质性越高效果越好。对低概率或同质化低的疾病,比如过敏,只能寄望基础医学科研尤其是基因组学的发展了,到那天才可以将准确性提高到针对个体。某些检查、治疗是否靠谱,可以参考指南,因为指南有证据级别、推荐强度的划分,比如未经证实的检查,包括特异性IgG、白细胞、共振仪等(以后还会有很多),指南的意见几乎都是SOR 强和LOE C,就是说目证据不是很足,但还是强烈推荐循守,原因是大部分这些检验结论对指导治疗没什么帮助,做了很可能是白做,但不排除有获益的。所以,我对这些非主流方法的态度是,如果确认比较安全,经济上也能负担,那就做,总好过啥也不干,但不要抱太大希望,好处是也许能成功,不成功也能为科研做点贡献。最后谢谢你的信任,但我得说你向我提的很多问题和要求都超出我能力范围了,我只是个普通的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