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剥削?今天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所谓剥削,《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中是这样解释的: 剥削是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剥削产生的物质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剥削产生的现实基础。 所谓的生产资料则指的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 又称生产手段 。包括土地 、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等。” 事实上,技术发明也应该被加入到“资产资料”的行列里,对它们的占有和垄断同样会成为剥削的手段,正因为如此,那些缺乏资金的发明人也可以迅速地崛起,甚至超过那些原先的富翁们。因此,那些以为自己全凭技术创造发财便谈不上剥削的辩护是站不住脚的,他的确在搞单干,没有雇佣任何人,甚至是自己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完全像个个体劳动者(例如鞋匠),但是,利用对技术的占有或垄断,他对技术的使用者仍旧构成了间接的雇佣,或者间接的剥削。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 设想某个程序员开发出了一套文字处理,他自己去推销,他找对一个企业主说自己花了多大的代价……,总之,他几乎是按照该软件只能卖出去一套的价格来推销的,紧接着,他找到第二家……直至第n家,而软件的复制成本是极低的(不过是几张软盘或者刻录到光盘上),这样他很快就能收回全部成本(他上学以及编写软件时的各种开销),并开始获得纯利。你也许会说,也许他第一次出手的时候根本没赚到钱,直到低x次的时候,才算收回了成本,但是由于它的劳动成果是可复制的,且复制的成本极低,尤其是他个人垄断了该成果,因此,由于其他跟他进行劳动交换的劳动者的劳动不具备复制性,或复制的成本远比他的高,交换并不是等价的,这样就构成了对其他劳动者的剥削。 再设想一个歌星,他唱歌的时候的劳动并不一种单纯个人的劳动便能完成的,比方说需要乐队的伴奏,灯光的配合,还有场地,等等。但是当上面的各种条件组织起来之后,他的劳动便由于简单的复制性——通过扩音器的放大,而同时展现给很多消费者。演唱会的组织者实际上把歌星当作可变资本来看待的,歌星自己也部分地占有这种特殊的生产资料(但是,这种生产资料必须在一个资本系统中获得实在性,否则他在马路边上独自的干嚎是赚不了多少钱的)——这来自于歌星的演唱风格的独特性(即垄断性),因此,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便会打破交换的等价性,构成剥削。考虑到像CD、VCD之类的低成本复制品的垄断性出售,作为风格垄断者的歌星获得超额利润,便显而易见了。……显然任何被公众瞩目的个体的劳动在现在传媒低成本的复制转播过程中,都作为一个垄断的“生产资料”参与了非公平的交换,从而引起剥削。正因为如此,一个什么星之类的人假装半醉的样子并打个咯(完全谈不上演技),便可以赚取超过一个农民一生创造的价值的利润。……对此类现象的最好的解释是:那种垄断调动了一系列的资产资料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劳动(比方说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涉及电力等其他部门人说的劳动),并获得剩余价值。即便是如此,完全解释此类现象便不可能不老吕到非公平的交换——根源于垄断和希缺。 同样地,一个精明的经理人员由于其劳动的希缺性造成的垄断,在供求关系中其价格远远大于其价值,也是很好理解的,不要因为它没有占有股份,或者好像仅仅是领工资的人,便以为它没有剥削,它的剥削是发生在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中的。同理,国家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的变化过程中也可能通过分配税收而引起剥削(就像我曾举的一个例子中,北京的同事这次涨工资平均达到了1000元/月,而其工作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同时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农民的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变化,这就构成了转移支付过程中的剥削)。 我们再来看看炒股的人,这些人是不是剥削者呢?这得区别对待,只要他获得股息和它的工资还没有超过它在其他领域创造的价值,他还算不上剥削者。他在股市的利润可以被看作是他重新获取了原先被剥夺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当他的收益大于原先被剥夺的剩余价值后,他便开始取得其他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就便是剥削。至于那些依靠炒股为生的人,他们要不是剥削者,那还有谁是?你们也许会争辩说你们炒股本身对资本的流动产生了如何如何有益的作用……其实这种争辩跟为资本家进行的那些辩护一样,仍旧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直接去参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或提供服务的那些劳动,这个世界的财富会因为劳动的增加而增加。 关于持股,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其大致上是说,无产阶级持股将有助于减轻受剥削的程度,甚至可以增加无产阶级对企业的影响力。这种理论到底对不对?关键还是要看无产阶级手中的总股份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如果这个比例很低,或者这个比例甚至于越来越低,那么,持股与不持股之间便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设想剩余价值率是n%,无产阶级持股率为m%,则资产阶级的实际剩余价值率将是n%*(1-m%)。当然了,无论如何,无产阶级持股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经营活动的垄断,将会降低资产阶级的实际剩余价值率。不过,由于资产阶级提高将竭力剩余价值率(这会让任何一个持股者都感到高兴,因此一般会得到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的支持),因此,无产阶级到底是否从持股中获得了好处,实在很难说,这需要分析这种数据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但是,不管怎样,无产阶级遭受剥削的情况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消除剥削就必须消除私有制这一点同样也不会发生变化。 那种认为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基本上都持股或持有债券)便可以逐渐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剥削的人,其实真的应该去炒股,看看股票最终是更加集中,还是更加分散?然后就知道,剥削会不会随着无产阶级的中产阶级化而消失了。不过研究后很可能会大吃一惊。股票的集中化意味着资产阶级连你的存款(原先的工资)的一部分也剥夺了,其结果如果不是剩余价值率进一步的提高和剥削的加重,那还会是什么呢?你也会说,我还是有赚了钱的,至少比放在银行里吃利息强!是啊!如果无产阶级在股市里的平均收益率低于资产阶级的,你说钱从哪来呀?最好的情况下,你不过从其它无产者的手袋里掏出了一点点,而整个无产阶级则是更多的失去。 …… 因此,剥削并不需要直接占有或垄断资产资料,其方式和手段是相当复杂的,其本质在于价值与价格的脱离,准确地说,是价格远远超过价值,而不论最后导致这种非平衡的价格和价值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剥削:剥削就是远离劳动的等价交换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这里的生产资料的内涵可以进一步扩大,从单纯物质领域向非物质领域扩大)的占有或垄断”则是将“远离劳动的等价交换”这一关系强加给“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根源。 既然是“无偿地占有”,这种占有便不可能不涉及道德的评价,强盗或小偷把我的东西拿走这种“无偿的占有”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感到愉快,至于强盗或小偷给我留下了点东西,我一定还是不会感激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之所以能够欺骗无产阶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让无产阶级在领域工资的时候产生自己的劳动就值那么点钱的错觉。他们与公开的强盗和愚蠢的小偷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让无产阶级感觉不到他们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了,资产阶级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一样,在掩盖剥削方面是竭尽全力的,其中最差劲但相当有效的一种便是宿命论,还有一种便是“剥削有功论”——这种理论最弱智的地方就在于:连生产活动需要资本和管理与生产活动是否需要资本家都分不清,或者说,他们把资本家充当的那种职能和资本家等同了起来,以为没有资本家这个世界便失去了组织者和管理者,便失去了主心骨。其逻辑等价于:“没有生产资料是不行的,你有生产资料,所以没有你是不行的。”这种逻辑如果还不弱智,还有什么不愚蠢的东西? 反对剥削其实并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什么的,至少老百姓不这么想。反对剥削从根本上来说是个道义上的需要,是无产阶级寻求解放和发展,在同等生产力条件下提高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是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要求。设想经济增长率为10%,而资产阶级占有了其中的50%,那么对于无产阶级来说6%的经济增长率就更好——因为它很可能意味着,资源消耗的更少、劳动付出的更少、生活得更加愉快。无论如何,单就两极分化引起的心理失衡和压力(比方说老婆的说教和抱怨),决不是生活美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