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飞机为何被喷气式飞机所取代?
  在喷气式飞机诞生之前,飞机的飞行速度都比较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的1小时只能飞几十千米,最快的也不过只有20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过改进,虽然速度快一些,但最大的速度仍然只能达到每小时750千米。为什么那时的飞机速度那么慢呢?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时飞机采用的是活塞式发动机。这种活塞式发动机,跟现在上用的发动机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是轻巧一些,马力大一些。汽车行驶靠活塞式发动机驱动车轮产生前进的推力,而飞机的飞行则是靠活塞式发动机驱动螺旋桨产生前进的拉力。尽管这套产生拉力的办法,使莱特兄弟试制出世界上第一架载人飞机飞行获得成功,但无法作高速飞行,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逐渐被新的动力方式所取代。   最初,人们对活塞式发动机的驱动方式不能使飞机高速飞行的道理是不知道的。为了使飞机飞得快一些,人们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但是,当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大到足以使发动机速度每小时达到750千米时,要想把飞机速度再提高一些就很困难了。主要原因是,螺旋桨本身需要高速旋转。当飞机速度快到一定程度,螺旋桨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便接近音速,于是,在螺旋桨上产生了一种空气波,像船在水面高速前进时出现的船头A波一样。这种空气波称为“激波”。这种激波引起的阻力很大,使螺旋桨的效率立即急剧下降,不管发动机的马力多大,飞机仍然飞不快。因此,要使飞机飞得快,达到超音速,活塞式发动机是无能为力的。   为了提高作战飞机的速度,有些国家便秘密地进行新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1942年7月18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在德国的一个秘密机场上,一架准备用于作战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上天了。次年3月,英国的名为“流星”的喷气式战斗机也试制成功了。1944年1月,美国P-80喷气式战斗机也飞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