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支招如何教育17岁男孩有一男孩17岁,但不愿和家人在一起,
有一男孩17岁,但不愿和家人在一起,经常用外出沾了不少恶习,做父母的是又心急又无奈。这个男孩5年前由云南这边送到河南一武校现读高一,现在春节回家不和家人说话,却和社会一些未成年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还好上一个未成年也是父母不了的邻村小女孩。男孩的父母一说话男孩就要提刀砍杀父母。请教育专家支招,这男孩是不是没有救药了,做父母的要怎样做。
“男孩的父母一说话男孩就要提刀砍杀父母”?您觉得这可能吗?比如,父母用平和的语气问男孩今天晚饭想吃什么,男孩也要提刀砍杀父母吗? 现在,13岁至19岁的孩子正处在,逆反心理极强,往往父母越教训他该怎样做,他就越不怎样做,到了要“提刀砍杀父母”的严重程度,虽然非常过激,也只能说明他内心对父母的教训指责和对他说话时所用的语气已经极端厌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条件反射,只要他觉得父母又要开口教训指责他,又要干涉他的日常行为,他又会听到那种令他极端反感的语气时,他就会做出难以抑制的过度激烈反应。但如果他父母以往并不是经常教训指责他,并不是经常用那种令他反感的语气对他说话,如果父母对他说的话经常与教训指责他根本无关,如果父母与他之间像朋友一样,他只要没有精神病,是不可能形成如此反应的。 有意思的是您下意识的用语——“男孩的父母一说话......”,您这样的用语在无意中反映出了问题所在,就是他的父母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不自觉地把教训指责他当成了与他交流的唯一目的和唯一方式。换个说法,男孩的父母要么基本不跟男孩交流,只要对男孩说话就是教训指责他。 所有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不管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都是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直接造成的,其中父母所起的作用最大也最重要。所以,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满意,没权利也不应该责怪孩子,而是首先应该找找自己错在哪里。如果父母觉得孩子“没有救药了”,一定说明父母已经犯下大错却还全然不知。 因为您的叙述毕竟较少,我不可能完全确定男孩父母问题的具体情况,但即使从您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仍然能感觉到一些明显的问题倾向。以下这些话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倾向的。 请男孩的父母认真想一想,如果男孩从小觉得家人和家这个地方能给他温暖安全的感觉,不管自己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和伤害,只要回到家,和家人在一起,他就会不再紧张,心情就会快乐起来,受到的委屈和伤害就会平复,他怎么会不愿意回家?怎么会不愿意和家人在一起? 相反,如果家人从小给他的感觉一直是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他在外面感觉很冷的心,和家人在一起只会觉得更冷,他在外面觉得紧张、不安全,和家人在一起仍然不能感到放松和安全,甚至会感到更紧张、更不安全,他怎么可能愿意和家人在一起? 如果他的家人不是从小就居高临下地教训他,不是不懂得甚至厌烦倾听他的内心,他怎么会宁肯与其他孩子交流,而绝不愿意与家人多说一句话? 您提到他“好上一个未成年也是父母教育不了的邻村小女孩”,我明确地告诉您,所谓“父母教育不了”的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都非常相似,他“好上”这样一个女孩,正是因为他们同病相邻,所以有共同的感受和语言,他们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理解、宽容、安慰和温暖。 建议,男孩的父母从现在开始,努力尽量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我知道,人改变自己早已习惯的说话方式很难,但这个男孩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步,不再居高临下地,用含有敌意的语气教训他、指责他,用平等、平和的语气跟他说话。 孩子对父母的这些改变起初可能会不太适应,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父母的态度真诚,不急于求成,不给孩子虚情假意的感觉,孩子一般终会有所响应,也会缓和对父母的态度,和父母之间的话会逐渐多起来。 第二步,等孩子的态度有所缓和以后,父母找一个比较随意的机会,把自己内心对孩子的爱真实地告诉他,也争取让孩子说说他的心里话。 注意,父母不要过于刻意地找机会,要真诚但不要郑重其事地与孩子谈,孩子说话时父母要认真倾听,只需要表示自己明白了孩子的想法,不要和孩子争执。 切记,父母绝不要再教训指责孩子,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训和指责不仅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裂痕,把孩子推得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 而只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平等、平和、亲切了,孩子会自然逐渐回归,也会逐渐听得进父母的建议。请注意,是“建议”,不是强加于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