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越多越好
有关的资料 越多越好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九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家族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当中,肉眼能看到的只有五颗,对这五颗星,各国命名不同,我国古代有五行学说,因此便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分别把它们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这并不是因为水星上有水,木星上有树木才这样称呼的。而欧洲呢,则是用罗马神话人物的名字来称呼它们。近代发现的三颗远日行星,西方按照以神话人物名字命名的传统,以天空之神、海洋之神和冥土之神的名称来称呼它们,在中文里便相应译为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太阳系资料   九大行星与太阳按体积由大到小排序为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它们按质量、大小、组成以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在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除此以外,太阳系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彗星和无以计数的天外来客——流星。 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你可以把整个太阳系想象成一个缩小一亿倍的模型,此时地球直径大概只有1.3公分长,还没有一个1元硬币大,而月球的公转半径则有30公分长,它们距离直径1.5公尺的太阳有150公尺远;像哈蜜瓜大小的木星距太阳750公尺远;橘子大小的土星距太阳1.5公里远;柠檬大小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则分别在3公里及4.5公里远处......在这个模型中,人的大小就像是个原子,而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则在4万公里之外!在2003年的8月26日,美国NASA将向太空这发射一颗耗资12亿美元的新一代红外线天文望远镜,寻找一颗被称做灭绝地球的“复仇女神”的太阳伴星。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曳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研究彗星轨道长达20年之久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数名天文学家发现,一些经过太阳系的彗星轨道也存在“重力影响”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只能用一种理由来解释∶那就是在太阳系边缘,还存在着一颗以前从未被科学家们所知的太阳伴星或行星。   有科学家提出惊人假设,在我们太阳系边缘的黑暗地带,存在着一颗以前从未为世人所知的太阳伴星——褐矮星,也就是在我们的太阳系内拥有两颗恒星∶一颗是太阳,另一颗就是这颗仍未被现有太空望远镜探测到的褐矮星——它跟太阳互相绕着彼此旋转。   美国科学家于2002年发现了一个类似星球的新物体。其位置在冥王星外5亿公里的地方。它正围绕太阳旋转,每288年转一圈。  这个新发现物体的直径约1280公里,为地球直径的十分之一,是自72年前发现冥王星以来太阳系的最大发现。   这个新物体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布朗及其同事特鲁希略在2002年6月4日发现的。其大小是所有小行星的总和。   此星体是用加利福尼亚帕洛玛天文台的望远镜发现的,后来又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进行了研究。天文学家将这个新物体暂时取名"夸欧尔",编号为"2002 L 太阳系形成 一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在距今约四十六亿年前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逐渐凝聚而成的,它是一个在很大范围内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这个太阳王国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和无数的彗星等。   九大行星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他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图形轨道上以同一方向自西向东饶太阳公转。九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有天然卫星相随,现已探测到的太阳系卫星总数约68颗。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还有环带。   太阳系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从左到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形成   在我们所属的银河系中,大约有2千亿颗各类不同的星星。虽然复杂,却以一定的秩序在运转着。大约在46亿年前,在银河系的某个地方,有颗超新星发生爆炸。爆炸引发了强烈的震波,扩散到整个星际云,导致星际云的密度不平均。在星际云的某个部份密度提高,最后开始收缩,形成了原始太阳系星云。在持续收缩中,中心部份的温度逐渐升高,就诞生了原始的太阳。原始太阳系星云开始像圆盘一般,绕着原始太阳一直旋转。   当收缩结束,原始太阳系星云就开始冷却,矿物粒子也凝结沉淀在圆盘的赤道面上。然后,矿物粒子又分裂成许多团块,形成了无数个直径10公里左右的「微行星」小天体。微行星一再剧烈撞击、合并,有些被撞碎了,有些却撞成一团,就逐渐发展为原始行星。就这样,拥有九个行星的太阳系诞生了。   而太阳系就是指太阳,和它附近的一些行星、卫星、彗星,还有许多小行星、微粒与气体等行星间物质。 太阳系组成 整个太阳系共有九颗行星,它们差不多在同一平面上,绕着太阳依近于圆形的椭圆轨道运行。我们以地球绕行太阳轨道的平均半径(约一亿五千万公里)为一天文单位(描述太阳系最常用的距离单位),那么,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是0.4、0.7、1、1.5个天文单位;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半径,分别是5.2、9.5、10.9、30、40个天文单位。至于彗星的轨道半径就不同了,它不但形状狭长,而且轨道面和其它行星的轨道面常成相当大的角度。另外,大阳系中还有小行星,绝大多数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九大行星的小行星带」   九大行星中,一般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冥王星是特殊的一颗行星。   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具有规律性,即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用a表示)a=0.4+0.3*2n-2(天文单位)其中n表示由近到远第n个行星(详见上表)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冥王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243天和6.387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大多数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但也有逆向公转的。彗星绕太阳运行中呈现奇特的形状变化。   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是成群的,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大流星体降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它只是银河系中上千亿个恒星中的一个,它离银河系中心约8.5千秒差距,即不到3万光年。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可见,太阳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银河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