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会弯曲吗?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可以, 光在强引力场下会转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其描述为“空间弯曲”,当时爱因斯坦就计算出光通过太阳附近时会有偏离,后来被观测证实了,当然折射现象也该算是光的弯曲。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成立的条件很苛刻的,必须是在无任何巨大引力场(严格的说不能有引力场),在同一物质的同一种状态中传播,且温度分布均匀,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光就是弯曲的。   这里还需要指出,即使是在日全食时,在紧贴太阳边缘处也是不可能看到恒星的。以1973年的一次观测为例,被拍摄到的恒星大多集中在离开太阳中心5到9个太阳半径的距离处(见图1),所以太阳边缘处的星光偏折必定是根据归算出来的曲线进行外推而获得的量。靠近太阳最近的一、二颗恒星往往非常强烈地影响最后的结果。 光为什麼会弯曲? 1.依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并没有重力这种东西 而质量的出现只是造成质量附近的时-空弯曲 所有自由移动物体必须遵守这种时-空弯曲路径 这与光没有质量这件事并不冲突 弯曲? 引入光没有质量这样的概念 有何好处呢? 按照广义相对论的说法 质量附近会产生时-空弯曲 详细的计算推导过程 请自行参阅广义相对论相关书籍 在牛顿力学的观点里 重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实验测量值相同 但是他们的物理意义却是不一样的 当时的家百思不解 如果重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同一种东西 一个物理量怎麼会有两种性质 (惯性质量反映在加速度;重力质量反映在万有引力) 直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问世后 才回答了这个问题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简单例子是: A.一个静止在地球上的电梯里的人 B.一个在无重力的太空中的电梯里的人 但这个电梯外被一根绳子绑著施加外力产生加速度g 爱因斯坦认为电梯里的人 根本无法分辨自己是处於A或B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等效原理" 这个概念因此引出了后来的广义相对论 换言之,质量是同一种东西, 惯性力与重力同属於时-空弯曲的结果, 所以是同一种物理性质! ========================= 光是会弯曲的,这种弯曲并不是像楼上说的那的,折射,反射等现象,而是在均匀介质中弯曲 光线在通过强引力场附近时会发生弯曲,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之一。[1]然而通过直接面对大众的媒体,和一些科学文化类书籍,广义相对论光线弯曲预言的验证,往往被戏剧化、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譬如在一部艺术地再现爱因斯坦一生的法国电影《爱因斯坦》[2]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秋季某一天在德国伯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而一些科学类读物中的说法,譬如“爱丁顿率领着考察团,去南非看日食,真的看见了”[3]这样的描述也过于粗略,容易产生误导。   理论预言是否已经被观测证实,直接关系到该理论应否被人们接受为正确理论。因此,笔者以为,广义相对论作出光线弯曲的预言后,对该预言验证的真实历史如何,值得做一番认真的考查。并且,在此考查基础上,笔者将对广义相对论在何种意义上、在什么时候才成为正确的理论作进一步的讨论。该讨论对于如何看待科学史上其他理论的正确性问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围绕光线弯曲的预言和证实,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史实容易产生混淆。在叙述验证光线弯曲预言的真实历史之前,先分别作简要澄清。   首先,光线弯曲不是广义相对论独有的预言。早在1704年,持有光微粒说的牛顿就提出,大质量物体可能会象弯曲其他有质量粒子的轨迹一样,使光线发生弯曲。一个世纪后法国天体力学家拉普拉斯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看法。1804年德国慕尼黑天文台的索德纳(Johann von Soldner,1766-1833)根据牛顿力学,把光微粒当做有质量的粒子,预言了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会发生0.875角秒的偏折。[4]但是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里光的波动说逐渐占据上风,牛顿、索德纳等人的预言没有被认真对待。   1911年,时为布拉格大学教授的爱因斯坦才开始在他的广义相对论框架里计算太阳对光线的弯曲,当时他算出日食时太阳边缘的星光将会偏折0.87角秒。1912年回到苏黎士的爱因斯坦发现空间是弯曲的,到1915年已在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任职的爱因斯坦把太阳边缘星光的偏折度修正为1.74角秒。[5]   其次,需要观测来检验的不只是光线有没有弯曲,更重要的是光线弯曲的量到底是多大,并以此来判别哪种理论与观测数据符合得更好。这里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观测精度。即使观测结果否定了牛顿理论的预言,也不等于就支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只有观测值在容许的误差范围内与爱因斯坦的预言符合,才能说观测结果支持广义相对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种新的引力理论――布兰斯-迪克理论(Brans-Dicke Theory)也预言星光会被太阳偏折,偏折量比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量小8%。[6]为了判别广义相对论和布兰斯-迪克理论哪个更符合观测结果,对观测精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光线弯曲的效应不可能用眼睛直观地在望远镜内或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线偏折的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归算后得出。要检验光线通过大质量物体附近发生弯曲的程度,最好的机会莫过于在发生日全食时对太阳所在的附近天区进行照相观测。在日全食时拍摄若干照相底片,然后等若干时间(最好半年)之后,太阳远离了发生日食的天区,再对该天区拍摄若干底片。通过对前后两组底片进行测算,才能确定星光被偏折的程度。   这里还需要指出,即使是在日全食时,在紧贴太阳边缘处也是不可能看到恒星的。以1973年的一次观测为例,被拍摄到的恒星大多集中在离开太阳中心5到9个太阳半径的距离处(见图1),所以太阳边缘处的星光偏折必定是根据归算出来的曲线进行外推而获得的量。靠近太阳最近的一、二颗恒星往往非常强烈地影响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