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为何曹操没称帝还落得一个骂名,刘备称帝了还得了一个忠义的
为何曹操没称帝还落得一个骂名,刘备称帝了还得了一个忠义的名声?
[原创]曹操为什么落得千古骂名? 文章提交者:怎无恨 加贴在 中国历史 铁血论坛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西高穴村发现曹操死后埋葬的高陵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人们的巨大争议,如果这个墓葬是换做是其他任何一个人,除非能发现具有秦始皇兵马俑般的陪葬品,否则很难激起国人的关注。虽然只出土了几件可怜的文物,但由于是有关曹操的墓葬,这便不一样了,因为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有着非凡的政治文学才能,但为什么么却落得千古骂名!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以下: 一、“篡汉自立”。曹操开了一个在后来封建皇帝看来最“恶劣”的先例,就是以汉朝之臣“丞相”的身份取代汉献帝而自立,这在封建正统思想中简直是大逆不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曹操身为汉家丞相却篡汉自立,这不明摆的是以下犯上,是对君权的极大威胁!以后历代皇帝出于对君权的维护,拼命削弱相权,直至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曹操自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反面“权相”形象。在此背景下,曹操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注意,这里是指曹操事实上的篡汉自立,名义上曹操生前没有登基称帝,曹操在部下劝其登基时有“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之说,死后被取代汉朝成为皇帝的儿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但一般认为,曹操篡汉自立) [ 转自铁血社区 ] 二、曹操的文人色彩和背离儒家社会的价值观念。儒家社会讲究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君报国”,“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等理想。说白了,就是奉行“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等级服从制度,你曹操要是一屠夫,或者是像刘邦那样的流氓也就罢了,但你不是,你身上有很浓重的儒家知识分子色彩,曹操的文人色彩比他的军事或者政治色彩还要浓厚,作为丞相本身就是文臣集团的领袖,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造诣在当就是无人能敌,即便是后来被抹黑后还是不能掩盖他的艺术水平,甚至还有如《短歌行》等充满忧国忧民“集体主义思想”思想性的作品。曹操精神上的同行——士大夫阶层怎么也想不通曹操竟能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种独夫民贼和大逆不道的话,他们一致认定曹操污染了队伍,必须清理出去,于是唾沫星子漫天落下,不把你曹操淹死才怪呢! 三、汉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国祚绵长(西汉东汉合起来400余年),国力强大,不管是在硬实力方面(四方用兵,领土面积大大增加),还是软实力(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文明向四方传播)都得到了极大发挥,这使得汉朝在中国史上和世界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汉民族的形成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就使后世的汉族在心理上更容易建立对汉朝正统性认同。同时在曹魏代汉自立后并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中国自是进入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与第一次春秋战国大分裂相对比的是这次是伴随着少数民族的侵略而来的,在此期间汉民族的正统地位遭遇了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强烈挑战,汉民族发源地的中原地区甚至长时间受到少数民族的统治,汉民族的心理优势没有了,他们怀念汉朝时期的荣光,认为造成今天结果的直接原因汉朝灭亡了,于是便把汉朝灭亡的原因归咎在曹操身上!就这样,少数民族的入侵带来的仇恨转嫁给了曹操身上,设使曹操的继任者们能够建立一个像唐朝一样统一辉煌并延续了很长时间朝代,建立传承性与正统性,那么曹操的地位绝不至此! 四、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戏曲等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罗贯中在名著《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污蔑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加上清朝统治者对这部书的推崇和宣传,使得曹操的形象每况愈下,到清朝时,戏曲艺术异军突起,成为流行文化,各种剧中对曹操的污蔑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老百姓天天看这个,假的也成真的了,曹操的形象还能好到哪里去,就像今天我们看纪晓岚,事实上纪晓岚根本没有那么厉害,而且还是和珅的手下,但由于《铜齿铁牙纪晓岚》的演义,使得纪大学士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我们也就把纪晓岚当成智斗和珅的大英雄了,让我们在感叹流行文化的厉害之余只能一笑了之的份了。 看来,曹操在一般老百姓中的骂名还得继续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