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客观主义教学理论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由于客体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入九十年代,客观主义认识论遭到了来自建构主义认识论的挑战.建构主义认为 "实在"(reality)不过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他自己的经验解释了实在. 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 建构主义理论并不非新鲜观点,作为认识论可追溯到古代家苏格拉底和康德,作为学习理论可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 Piaget),维果斯基(Vygotsky,L. S)和布鲁纳 (J. Bruner)等人的理论相联系.但真正将其作为一种学习观与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却是近几年来的事. 建构主义和客观主义常被当作教学理论连续体中的二极加以对照,例如,乔纳森(D. Jonassen)将程序教学(PI),教学设计(ID),智能导师系统(ITS)以及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放在连续体中作如下定位: 可见,客观主义偏重于教的方面,而建构主义则特别侧重于学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