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在中药中被称作什么?
地龙是小小蚯蚓的别名。天将下雨时,它们纷纷从土中出来,古人以为能预知风雨,叫它地龙。《礼记·月令篇》记载:“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经·召南》有一句“要要草虫”,草虫也指蚯蚓,“要要”是其叫声。苏东坡曾为蚯蚓作赋,说它的叫声“若号、若呼、若啸、若歌”。民间有谚:“蚯蚓唱歌,有雨不多。”其实,蚯蚓没有发声器官,是地道的哑巴。在地里唱歌的是蝼蛄,二者同居泥中为邻,夜间都到地面活动。人们循声寻来时,蝼蛄逃之夭夭,只见到蚯蚓,便以为是蚯蚓发出的声音。 蚯蚓不仅是哑子,还是瞎子与聋子,没有眼睛、耳朵,但它身上分布有一种感光细胞,能辨别光线的强弱。它有一种特殊超常本领,是名符其实的“土行孙”,能在泥土中穿行。它先吞下前面的土壤,然后把它排泄在后面,以这种方式不断地犁进,所以经它穿越的土质,比原先的肥沃疏松。东汉文人蔡邕曾写《劝学篇》,教人模仿蚯蚓去读书,也就是不断地吸收,再排出不需要的东西。 地龙又名蚯蚓,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广地龙)或缟蚯蚓(土地龙)等的全体。其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利尿之功,且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能平喘。《本草纲目》谓“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