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时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
在西汉时平定“七国之乱”的是谁? 是周亚夫 以饱待饥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西汉初年,在削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惩亡秦孤立之败”,又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一统天下。他所分封的同姓王,有齐、燕、赵、梁、代、淮阳、淮南、楚、吴等。这些王国的封地,竟达39郡,占西汉整个疆土的大半,而皇帝直辖的才不过15郡。为防止诸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规定除诸封国内的经济由诸王支配外,王国的傅、相等官员均须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统一制定,军队由皇帝调遣,借以限制诸王的权力。但西汉所封的诸王国,国大民众,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割据状态,朝廷与诸王国的矛盾便日趋尖锐起来。 汉文帝即位以后,深感诸王对朝廷的威胁日益严重,决定采纳太中大夫贾谊和太子家令晁错的建议,一方面把诸王的一部分封地收归朝廷直接管辖,一方面在诸王的封地内再分封几个小诸侯国,以分散削弱诸王的权力。同时,还把自己的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封地在今河南东部),控制中原要地,屏障朝廷。诸侯王不甘心自己的力量受到削弱,纷纷反对。当时反对最强烈的是吴王刘濞。吴王的都城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北),辖有豫章(今江西地区)、会稽(今苏南和浙江地区)等郡,封土广大,财力富足,他利用这些优越的经济条件扩张势力,蓄谋夺取朝廷大权。 汉景帝即位以后,诸王国的势力发展到了同朝廷分庭抗礼的地步成为严重威胁西汉中央集权统治的地方割据势力。 为了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建议借诸侯王犯错误的时机削减其封区。汉景帝采纳了这一建议,继续推行削藩的政策,先削减楚、赵及胶西三王的封地。因而,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乘机纠合楚王、胶西王、齐王、?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赵王等各王国,准备进行武力反叛。 汉景帝前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朝廷下令削夺吴会稽、豫章两郡,吴王便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首先起兵,并派人通知闽越、东越出兵相助。但由于齐王悔约背盟、济北王为其部下劫持不得发兵,故实际参加叛乱的仅为七国。一场史称为七国之乱的反对统一的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刘濞发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为主力。他用“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很快打到今河南东部。被叛军声势吓昏的汉景帝,听信大臣袁盎的谗言,将晁错处斩,并恢复诸王封地,想以此换取诸王罢兵。但刘濞不仅不退兵,还公开声言要夺取皇位。叛军至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为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所阻。至此时,汉景帝才决心以武力Z压叛乱,任命颖绛侯周亚夫为太尉统兵东征。 周亚夫对汉景帝说:“楚兵剽悍轻捷,不能和他们硬拼。我想放弃梁地,而去切断叛军的粮道。那样就可以制服他们了。”汉景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为了避开叛军的伏兵,周亚夫听取部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今属陕西)、出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秘密迅速地迂回到洛阳,先敌控制了荥阳(今属河南)的军械库和敖仓(故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邙山上,是当时最重要的粮仓)的粮秣。然后,进兵东北方向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截断吴楚与齐赵的联系。这时,吴军正猛烈地进攻梁国,梁王屡次派人求救,周亚夫坚持不出兵,让梁王坚守,以迟滞吴楚兵西进。梁王上书汉景帝,汉景帝下诏书命令周亚夫救梁。周亚夫从实际出发,不执行汉景帝的命令,仍然坚守营垒不出兵救梁。同时,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率领轻骑兵出淮泗口(今江苏清河),切断叛军粮道,以瓦解叛军的进攻。 叛军攻梁不克,又急于迅速击败汉军主力,就挥师攻打周亚夫的军队。两军会于下邑(今江苏砀山)。周亚夫高筑壁垒,坚壁不出。吴兵缺乏粮食,士卒饥困,屡次挑战,周亚夫总是不出兵应战。一天晚上,部队发生骚乱,内部互相攻击扰乱,竟闹到周亚夫帐前,但周亚夫却仍然安卧不起。一会儿,部队便恢复了安定。 后来,吴军将部队到汉军营寨的东南角,做出要进攻的样子。周亚夫却命令部队多加防备西北角。不久,吴军的精锐部队果然进攻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军粮尽饥疲,士兵散乱,被迫引军撤退。周亚夫乘机派精兵追击,大破吴军。吴王刘濞丢下自己的大部队,只率几千名精兵逃走,退到丹徒(今属江苏)自保。周亚夫乘胜追击,尽平其地。刘濞逃到东越(古代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部分地区),为东越人所杀。只三个月的时间,七国之乱就被基本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后,西汉的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 古代战争,粮秣的充足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百战奇略•粮战》:“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之饷,可分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周亚夫是汉代著名将领,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出兵之始,即先控制敖仓,保证汉军有充足的粮食供应。接着,又派轻骑断敌粮道,以饱待饥,坚壁不战。终于使吴军因粮尽退兵,大败而逃,一举平定了七国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