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响尾蛇
响尾蛇的尾巴末端有一串角质环,尾囚摇动时,会发出“嘎啦、嘎啦”的响声,吓跑周围的动物。眼和昌孔之间有颊窝,能测知周围猎物的准确位置,并迅速扑过去捕食。以鼠为食,也吃小鸟、蜥蜴和其它蛇类。分布在美洲,是毒蛇,产于新大陆的一类毒蛇,属蝰蛇科响尾蛇亚科,大约有30种。它的特点是尾部摇动的时候,会发出尖锐的咔啦响声。两只眼睛和鼻间有一个能感觉热量的小颊窝。帮助它们追膛猎物。尾部有一串角质的连锁环,摆的时候靠这些连锁环发出声音。成年的响尾蛇尾巴有6—10块连锁环。 响尾蛇共分两属,侏响尾蛇属和响尾蛇属。侏响尾蛇属包括一些小型的响尾蛇,如链侏响尾蛇和地侏响尾蛇。响尾蛇属包括一些大型的响尾蛇,如角响蛇。侏响尾蛇上包有9块大鳞板。响尾蛇属的响尾蛇有大有小,视种而不同。但头上都有小鳞片,这一点和侏响尾蛇属不同。 这一属中较为出名的有粗鳞响尾蛇,它的体型中等大小,广泛发布于北美洲的东部和中部。它们以崎岖的砾石地上搜索老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为生。此外不还有西部的大草原响尾蛇,中部和西部的菱背响尾蛇,菱背响尾蛇是响尾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响尾蛇广泛地分布在从加拿大到南美洲的新大陆。通常栖息在比较干燥的 地区。它产的身长差异很大。最小的是栖息在墨西哥的几种。身长只有30厘米。最在的是菱背响尾蛇,可长达2.5米。有些种类的响尾蛇有横向的斑带,但大多数都在比较淡的灰色、淡褐色等的基色上,都有黑色的菱形、六角形大斑点。也有些呈现出各种各样橙色、桃红色、红色或者绿色的图案,根据颜色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往往比较困难。 大多数种类的响尾蛇食小的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年幼的体型较小的响尾蛇主要食蜥蜴。像其他蛇类一样,响尾蛇也不能适应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在很热的地区,它们会变成夜行性动物,白天则躲在有庇护处避署。冬天在岩石的缝隙和斜坡上找地方冬眠。 所有的响尾蛇都是有毒的,危险的。过去民间有一些医治响尾蛇咬伤的办法不但无效,而且更加危险。幸好现在已经找到了许多好的方法,被响尾蛇咬到了也不再是必死无疑。然而,严重的创伤和痛苦还是无法避免的。响尾蛇中,墨西哥西海岸和南美热带地区的响尾蛇最为危险。它们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的毒素比其他响尾蛇都厉害。菱背响尾蛇是美国最毒的响尾蛇。 角响尾蛇-沙漠之蛇   角响尾蛇在沙漠中那些被风吹过的松沙地区。它是靠横向伸缩身体前进的,方式很奇特。   角响尾蛇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就开始捕食。它吃啮齿类动物,例如更格卢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将自己埋藏在灌木下,与沙面保持同高,很难被发现。   像其他响尾蛇一样,角响尾蛇的尾部有响环,这是由它身上一系列的干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曾经也是有活力的皮肤,变成死皮后就成了干鳞片。角响尾蛇会摇动响环,向入侵者发出警告:被它咬到是会中毒的!   角响尾靠一种奇特的横向伸缩的方式穿越沙漠,这使它抓得住松沙,在寻找栖身之处或猎物时行动迅速。   当角响尾蛇从沙地上穿过时,会留下其独有的一行行踪迹。   响尾蛇为了长大而蜕皮。每次蜕皮,皮上的鳞状物就被留下来添加到响环上。当它四处游动时,鳞状物会掉下来或是被磨损。野生蛇的响环上很少超过14片鳞片,而在动物园里饲养的蛇可能会有多达29片的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