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形状?有谁知道海底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吗?
有谁知道海底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吗?
在大洋巨厚的水层之下,有连绵数万千米的山脉,有数千平方千米的大平原、盆地和已经喷发或正在喷发的火山,当然也能发现两坡陡峭、气势极为壮观的海底大峡谷。经过一百多年的测量研究,人们发现,海底峡谷大多分布在大洋边缘的大陆架外沿,峡谷蜿蜒弯曲,有支谷汊道,谷底向下倾斜,往往从浅海陆架或陆坡上部,一直延伸到水深达2000米以上的陆坡底部。 在世界各大洋中,海底峡谷的长度、谷壁高度和谷底的坡度差异很大。短的海底峡谷仅有六七千米长;长的海底峡谷达到数百千米。海底峡谷的壁高一般在800~900米。目前,人们发现的最深峡谷巴哈马大峡谷,其谷壁高度为4280米。实际上,准确地测出海底峡谷的壁高是比较困难的,上述数据是根据测深技术得来的数据推算出来的。 海底峡谷这个概念,最早是19世纪末由学家们提出来的。由于人们掌握的资料少,海底峡谷这个词常被不很严格地用来表示海底各种各样的山谷和狭长的洼地。近几十年来,海洋地质学家们根据海底峡谷的物理特征,不断探讨它的形成原因。 从总的物理特征来讲,海底峡谷与陆地上的峡谷是相似的。峡谷的形态呈“V”字形,谷壁高而陡,谷底向大洋方向倾斜,谷壁多岩石。海底峡谷根据形成原因和物理特征不同,有以下四类: 海底扇形谷 这种海底峡谷谷口向外扩展,由大量的沉积物质构成,沉积呈扇面形,在许多情况下,这是海底峡谷谷底的延伸。扇形谷的另一特征是谷壁两侧陡峻,一般高度在200米左右。 陆架沟渠 陆架沟渠是一种穿过大陆架的较浅的谷地,它们的谷壁高度很少超过183米,而且沟渠多分布在一些大陆架边缘的盆地处。实际上,这种陆架沟渠在海洋底部的存在并不普遍。科学家们发现比较典型的有纽约海岸外的哈得逊沟渠、英吉利海峡中的赫德海沟、爱尔兰海中的圣乔治沟渠等。 冰蚀槽 这种槽形谷地多在冰川侵蚀海岸外的大陆架上,其深度多在183米以上。冰蚀槽的底部有一些不大的盆地和一些分支。一般冰蚀槽宽度为80千米左右,深度在500~600米。最为著名的冰蚀槽是劳伦琴冰蚀槽,它从圣劳伦斯湾开始,延伸1046千米,到萨格纳河外241千米的大陆架边缘处。这种冰蚀槽的形成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大概是在大陆架露出水面时,由于地球正处在冰川时期,巨大的冰川流过,把地壳切割成巨大的沟槽。这方面的证据已经找到不少。 深海峡 分布于深海底的深海峡谷,其剖面形状似槽形,现在还弄不清楚它们是不是扇形谷的延续,但它们的走向,有的是与大陆边缘平行的,有的却与大陆边缘保持一个很大的角度。最为著名的深海峡谷,是从格陵兰西海岸外开始,一直延伸到格兰德滩尖端外的洋中海峡谷。这条深海峡谷的深度,比其周围海底的深度还深约91米,宽度仅为2.4~6.4千米。一些地质学家认为,这种深海峡谷可能是在海底浊流的冲击分割之下形成的,因为,海流在通常情况下,不大可能在这里卸下所携带的沉积物。 人们对大洋海底峡谷的认识时间虽不长,但却对它的地貌特征以及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是,直到今天,科学家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尽管今天使用的探测技术比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所获得的资料,也比那时丰富了许多,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要。人们对于海底峡谷的绝大部分知识,有的是通过船用声纳测得的,有的是通过海底照相或是深海录像技术手段得到的,还有的是通过有人或无人深潜器得到的。这些技术手段对于了解海底峡谷还远远不够。所以,关于海底峡谷起源的争论一直延续到现在。一般认为,在数百米以下的深海底部,海面咆哮的风浪影响不到,可以说,那是一个相当宁静的世界。可是,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力量作用下,能造成如此宏伟巨大的海底峡谷呢?这些海底峡谷形成于何时呢? 最初,有人认为,海底峡谷是由地震引起的海啸侵蚀海底而成的。但是,在没有发生过海啸的地区也发现有海底峡谷。再说,如此巨大的海底峡谷单靠海啸的冲击是无法形成的。可见,用海啸来解释海底峡谷的形成原因,无法令人信服。 后来,人们根据海底峡谷的形状与陆地上河谷十分相似这一特点,得出结论说,海底峡谷是由陆上河流侵蚀的结果。但是,河水比海水要轻,河水一旦流入海中,就会浮在海水之上,不可能接触到海底。所以,现代的大江大河不可能对深度达数百米、上千米的海底进行切割,使其形成峡谷。赞成河蚀说的人提出另外一种假说,认为目前沉入海底的海底峡谷,过去曾是陆地,河流剥蚀出的陆地形成大峡谷之后,由于地壳下沉或是海平面上升,才被海水淹没,成为现在的海底峡谷。不过,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全球海平面确实曾发生过升降,但幅度达到数千米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由于海底峡谷也广泛出现在地壳运动平静的构造稳定区,所以,陆上河谷被海水淹没的说法,也难以令人信服。 关于海底峡谷的形成原因,学术界还提出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假说。 浊流侵蚀说就是有代表性的说法之一。在20世纪40~50年代,荷兰的海洋地质学家奎年,为了证明海底浊流有巨大冲击力的存在,用人工方法在水槽中做试验,模拟海底在清水底下流动的浊流,证明浊流确有较强的侵蚀作用。1929年,在纽芬兰海岸外发生了海底电缆在不到一昼夜的时间内,沿陆坡向下依次折断的事件。1952年,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是强大的海底浊流所为。同时,他们还根据海底电缆依次折断的时间,计算出这股浊流在坡度最大处流速高达28米/秒;在到达6000米的深海平原时,其流速不低于4米/秒,这也成为浊流侵蚀说的证据之一。在此之后,人们在大陆架的外缘、在海底峡谷谷底,都发生有不向下游移的砂砾和流痕。这些现象证实,海底峡谷中有过强大的浊流通过。可是,浊流虽有较强的侵蚀能力,但是海底峡谷规模实在太大了,单靠深海浊流,是否能切割出深达数百乃至数千米的海底峡谷,还是令人怀疑。特别是许多谷壁多是十分坚硬的岩石构成的,要在这样的地方形成峡谷,谈何容易。总之,尽管浊流可能是形成海底峡谷的重要作用力,但可能不是惟一的。 还有一种假说认为,海底峡谷可能是由大陆架基底原始断裂不断发展形成的。虽然这一说法得到许多学者的赞许,但它也仅仅是停留在推断上,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人们对海底峡谷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它对人们来说不会永远只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