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领域都可以,谁能列举一下取得杰出成就的外籍华人
各个领域都可以, 谁能列举一得杰出成就的外籍华人
1)美籍华人专家曹韵贞就是l985年从国内留学并在艾滋病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 2)陈省身(Shiing-shen Chern) 数学家,是20世纪的伟大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是Gauss,Riemann与E.Cartan的继承者与拓展者。美国国籍。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崔 琦(Daniel Chee Tsui)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曾先后获得美国物理学会Oliver Buckley凝聚态物理奖(1984),美国Benjamin Franklin物理奖章(1998)。1998年崔琦教授与另两位美国科学家一起因为发现带有分数荷电元激发的量子液体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 丁肇中(Samuel C.C.Ting)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美国政府的Lawrence奖(1976)、意大利政府的DeGasperi科学奖(1988)等。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1965年发现反氘核。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2年确定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组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 5)冯元桢(Yuan-Cheng B.Feng) 力学和生物力学家。美国国籍。1966年以后致力于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力学的开拓,是举世公认的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这一领域内,冯元桢和他的实验室取得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性质(突破性)的成就,即生物软组织本构关系的研究,肺血流动力学规律的研究以及生物组织器官生长和应力关系的研究。 6)高 锟,是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美国国籍。1966年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讯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同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在单模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扩散均衡特性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号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7)葛守仁(Ernest S.Kun) 电子学家。美国国籍。葛守仁教授是近代电子电路和系统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所发表的两本著作至今仍是世界许多大学的经典教材。他是微电子电路CAD的先驱,创导并带领博士生完成了著称于世的SPICE程序。他提出的许多关于集成电路布图、布线的算法为美国多家公司采用,开发的SWEC软件是当时处理复杂电路及其互联的最著名软件之一。他多次获得电子学方面国际大奖。 8) 何毓琦(Yu-Chi Ho) 控制论专家。美国国籍。何毓琦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开创了微分对策的研究方向。在模式识别领域提出了Ho-Kashyap规则等。曾获IEEE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奖、AACC的Bellman奖和ASME的Rufus Oldenburger奖等多项殊荣。 9)黄煦涛(Thomas S. Huang) 信息学家。美国国籍。黄煦涛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了预测差分量化(PDQ)的两维传真(文档)压缩方法,该方法已发展为国际G3/G4FAX压缩标准;在多维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提出了关于递归滤波器的稳定性的理论;建立了从二维图象序列中估计三维运动的公式,为图象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开启了新领域。此外,他的研究小组还实现了基于语音识别和可视手语分析以控制显示的原形系统。曾荣获多次最佳论文奖和Guggenheim Fellow、A.V.Humboldt美国高级科学家奖、IEEE第3个千年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10)简悦威(Yuet Wai Kan) 医学家。美国国籍。简悦威教授是DNA分析的创始人。首先测定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珠蛋白链杂交程度以确定α-地贫患者的α-基因缺失情况,发现镰状细胞贫血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并将此应用于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他是细胞特异性基因转移的创始人,首先实现了红系细胞特异性基因转移,采用红细胞生成素多肽与反转录病毒载体外壳蛋白组成嵌合蛋白,从而实现特异性基因转移,受到国际基因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 11)雷 文 (Peter H.Raven) 植物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雷文博士在植物进化和系统植物学方面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提出了协同进化的概念;提出了物种居群之间的基因流范围不足以维持物种的统一性的学说并得到证实;提出了传粉生物学领域物种之间的能量关系;开拓了板块运动及其对生物地理和植物进化影响的研究等。担任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20多年,使该园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植物研究机构。对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 12)黎念之(Norman N. Li) 化学工程学家。美国国籍。黎念之教授是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65年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高技术,在太空技术、化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已获广泛应用。他提出的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的理论对研究高分子膜的渗透机理具有重大意义。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13) 李政道(Tsung-Dao Lee)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和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等。作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发现了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和杨振宁教授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还做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中间玻色子理论以及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等重要研究成果;在统计力学方面,和杨振宁、黄克孙合作对多体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70-80年代,创立了非拓扑性孤子理论及强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场论中的“李模型”、“KLN定理”以及“反常核态”概念等。 14)林家翘(Chia-Chiao Lin) 力学和数学家。美国国籍。林家翘教授是当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40年代开始的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从60年代开始,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他在应用数学领域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发展了WKBJ方法。 15) 毛河光(Ho-Kwang Mao) 地球物理学家。美国国籍。1989年获国际高压界最高奖——布里季曼奖。1976年与P.M.Bell合作改进的金刚石压腔(DAC)可达100 GPa(1Mbar),1978年又提高到173 GPa,即相当于地球外核的压力。 1986年与徐济安、P.M.Bell合作创造了550 GPa的世界最高静压力的新纪录(已超过地心的压力)。除在高压技术(包括最高压力的获得和各种测量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外,在超高压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确定了MgO-FeO-SiO2系统在下地幔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矿物的相关性;观察到二价铁在高温下的歧化反应,以及铁、镁的强烈分异现象;开展氢的金属化研究并观察到新的重要现象等。 16)丘成桐(Shing-Tung Yan) 数学家。美国国籍。丘成桐教授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 17)沈元壤(Y.Ron Shen)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沈元壤教授在非线性光学方面,对等离子体的光学非线性、感应散射理论、非线性光学的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做了开创性工作,开辟了液晶非线性光学研究领域。在激光光谱和分子物理方面,与李远哲合作,对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多光子解离得到透彻的了解;与H.Walther小组合作,观察和分析了囚禁离子有序-无序跃迁,成为原子物理学近期的热点。在固体物理方面,发展了调制光谱方法,使测定固体能带更为精确。发明了一种倍频-和频方法用于研究表面和界面,开辟了表面科学的诸多新领域。 18) 田长霖 (已故)(Chang-Lin Tien 1935.7.24-2002.10.29) 工程热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田长霖教授是国际传热学界权威学者,长期以来在热辐射、热传导、低温技术、热管理论、两相流及反应堆传热、多孔介质热交换、太阳能利用、航天热控制、光电器传热及微传热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许多创新的成就。不仅在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在解决重大工程复杂的技术问题时,也表现出高超的才能。 19)吴健雄 (已故)(Chien-Shiung)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女。吴健雄教授是当代第一流的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1956年与合作者用极化60Co的β衰变实验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1963年完成12B和12N的β谱形状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费恩曼与盖尔曼关于矢量流守恒的理论预言。在β衰变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被物理学界公认是此方面的第一人。还在轫致辐射与核裂变、放射性与能级图、奇特原子、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在原血红蛋白中的应用等方面做出有创造性的第一流工作。 20)吴耀祖(Theodore Yao-Tsu Wu) 流体力学家。美国国籍。吴耀祖教授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解决了有限翼展水翼的绕流问题,创建了含自由流线的空泡流理论,从而推动了水翼的应用。发展了低雷诺数流体力学的理论,对于Oseen流和Stokes流建立了系统的奇点解,开创了解决微生物浮游问题的新方法。此外,在船舶水动力学和海岸水动力学方面也有颇多建树。曾荣获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并担任著名期刊主编等。 21)杨振宁(Chen Ning Yang)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杨振宁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22)张立纲(Leroy L.Chang) 物理学家。美国国籍。张立纲教授是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与器件等多科性交叉形成的前沿领域──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原创性工作在这一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开拓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向。 23)张永山(Y. Austin Chang) 美国材料科学家。生于中国河南。张永山教授早期的重要成果是将经典的化学冶金原理创造性地用于开发新的合金材料并取得卓著成效。提出了热力学、相平衡和动力学原理在材料科学上的定量应用方法-- 应用缺陷热力学原理提高有序中间化合物的机械性能,综合应用相图计算和热力学模型预测多元复杂合金的凝固通道,用热力学方法预测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为Ⅲ-Ⅴ族半导体及其合金设计性能优良的金属界面;为结构型复合材料设计稳定界面等等,为探索新型合金材料的行为及稳定性提供科学预测依据。 24) 朱棣文(Steven Chu) 美国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长期从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学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方面的独立的、开拓性的研究,与Claude Cohen-Tannouji和William D. Phillips共获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85年,他与同事用一组交叉激光束产生了“光粘胶”效应,在光粘胶中靶原子的速度由每小时4,000km降至每小时1km,好像原子穿过稠密粘浆而运动一样。减速后的原子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273.15℃或-459.67℉)。他与同事还发展了一种使用激光与磁线圈的原子阱,可捕陷并研究冷却的原子。这些技术使科学家可提高用于空间导航的原子钟的精度,建造可准确测量重力的原子干涉仪,并设计出可用于处理极细尺度电子线路的原子激光器. 25)朱经武 (C.W.Chu) 美国物理学家。朱经武教授是高温超导研究的先驱者和液氮温度超导电性发现者之一。这一成就对整个超导研究和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6)卓以和 (Alfred Y.Cho) 美国电机工程学家。卓以和教授是国际公认的分子束外延、人工微结构材料生长和在新型器件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对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金属和绝缘体的异质外延和人工结构的量子阱、超晶格及调制掺杂微结构材料系统地开展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用研制的新材料,最先研究成功10多种极为重要的、性能优异的新型微波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现在又领导AT&T Bell实验室半导体研究所的合作者,开创性地研制成功量子阱级联式新型激光器,被认为是半导体激光器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27)丘成桐,27岁因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而引起轰动,1981年获世界微分几何最高奖维勃伦奖;1983年获得被称为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至今他还是华人中惟一的获奖者。 研究科学是无止境的.在各个领域里有成就的杰出华人太多了,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