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制品“马踏飞燕”在哪里出土?
一件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甘肃武威横空出世,并成为后来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铜奔马是中国众多珍贵文物的代表、古老文明的象征。而这件国宝的出土故事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古墓秘密   雷台祖庙位于甘肃武威城北两公里处,一座长方形的夯筑土台上坐落着雷台观,因其后殿供奉有“雷祖神”像,也称“雷坛”。   1969年9月10日,当时武威新鲜公社社员在雷台祖庙南面开挖战备地道时,发现地道侧壁有了青砖墙壁,生产队长王某举起镐头向砖墙砸去,砖墙被砸出一个黑洞。人们爬到里面,才知那是一间用青砖砌成的墓室。   借着手电筒的光亮,人们看到墓室里整齐排列着大量铜人、铜车、铜马等,旁边还有座棺床,里面放着两具尸骨,尸骨脚下堆放着几件陶罐。当时社员们误把这些铜车马当成“金人”、“金马”。王某随即将洞口封住,并告诫大家此事不能外传。   然而第二天,雷台下挖出“金人、金马”的消息很快在生产队传开。傍晚时分,王某急忙叫人将洞口重新打开,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装进麻袋,悄悄转移到大队库房里藏了起来,想等事情平息后再作打算。   得知消息的公社书记立即命令封存墓葬洞口,并派专人监控现场。武威有关领导马上派党寿山和张有追缴失物。   党寿山回忆说:“我们沿地道爬进去大概有30多米时,看到右下方有一个黑洞,里面是一个大型砖室墓。墓室里有大量的铺地钱,还有一些陶器;另外看到了被掀翻的棺材板和尸骨,我们当时就意识到重要文物已被转移了。” 国宝幸存   党寿山和张有到处打听文物的下落,村民们都说不知道。经过他们反复说明这批文物的重要价值,许多村民纷纷交出私藏文物,王某这才同意让他们去看藏匿在库房里的文物。党寿山面对这批珍贵文物一下惊呆了。大量的铜车马仪仗俑和大批铜器,统统堆积在一个油箱里,文物的人为破损很严重。他们马上将这批文物全部转移到文庙收藏保管。11月3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魏怀珩、张学正前往武威。经他们考察,古墓分前、中、后三个主墓室。墓门向东开启,从墓门到后室总长19.34米。前室向东由甬道和墓道构成,古井位于墓葬甬道的右侧壁。   铜车马仪仗俑和铜奔马就陈放在墓葬前室的右耳室,铜器用品都存放在中室,中室右耳室则陈设有高达5层的陶楼院和大部分陶器物品。后室较小,是墓主人夫妇合葬的地方。这里还发现了4枚印有“将军”印文的龟钮银印。   这位墓主人生前地位非常显赫,墓葬虽曾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230多件珍贵文物,尤其是铸造精美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可谓国之瑰宝。 “马踏飞燕”   后来,在对这批文物作鉴定时,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脚下展翅的飞鸟是燕子,并给铜奔马起名“马踏飞燕”。经过考证,专家认为,铜奔马下面的飞鸟确实像一只燕子。我国古代有一种被称为“紫燕”的良马,它奔驰的速度足以与燕子相媲美。所以,才有后来李白《天马歌》当中“回头笑紫燕”的千古绝句。这里的“紫燕”一语双关,既指“良马”又指“飞燕”,而铜奔马不正是这一历史典故的真实写照吗?   燕子以平均每秒80米以上的飞行速度居飞禽之首。人们在马下塑造一只飞燕,显然是为了衬托马的奔跑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燕子,以此来证实它是一匹天马。   发现于甘肃酒泉的十六国时期墓葬里所描绘的天马图,上面有一匹腾空飞跃在祥云里的神马,其造型与铜奔马竟然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这件铜奔马,应该是墓主人生前曾经供奉过的“马神”,寄托着保佑其死后灵魂升天的祈愿。(编辑:荷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