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500
要真实的 是作文
2006年安溪县中学生作文竞赛试卷 初中组 任选一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少于24行。 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做文章最后一句,自拟题目,写篇歌颂友谊的文章。 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到“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请以“感恩执灯人”为题写作。 高中组 任选一题,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诗歌不少于36行。 网 有人说经典是恒星,光芒亘古不变;流行是流星,绚烂如昙花一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经典与流行”为话题写作,自拟题目。 导语:   子曰:教然后而知困。当我手捧一篇篇情感四溢,文彩飞扬,构思精妙,结构谨严,材料精当的佳作时,我的心开始发慌了。如果我们每次都以“有状元学生无状元教师”的理由来搪塞,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学生,面对自己呢?看来,如果确实要当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是学习,特别是关于作文方面的辅导,更应下一番苦功…… 一、 超越尘网 安溪一中 陈辉煌(一等奖) 我愿证明:凡是能够超越世俗尘网的人,定能因之而铸就永恒。 把这句话送给那些遗世独立的灵魂,寄予我心里久驻的钦佩与向往。 严子陵,这位富春江上最伟大的隐士,面对现实的黑暗从容地选择了幽远宁静的富春江。尽管光武帝三顾茅庐,也不能激起他对仕途的兴趣,他完全明白官场的尔虞我诈是不能使自己获得超越的。 于是,他把爱倾注于富春江的山,富春江的水,还有富春江的白雪。他一人独钓寒江的情趣竟是如此高雅,他俨然成了一座永不融化的冰雕,深情地拥抱着这美丽的富春江。 也许正如诗人西川说的那样: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超越世俗尘网的严子陵让后人无比地怀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李叔同,一个演绎了从绚烂至平淡的文艺大家,从风流才子到洋学生,从洋学生到教员,一路走来尽是风光无限。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更把他推向了极致。然而,他不要这般辉煌,他只想保持平淡。于是,他出家成了弘一法师,把后半生倾注于佛学,努力弘扬佛法,阐释着平淡人生,坚守着善行善德。 弘一法师成就了自己,正如他自己写的: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超越世俗尘网的李叔同让后人无比地怀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指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梭罗,这位瓦尔登湖的守护神,在对美国政府的黑暗无能无力之后走进了天堂般的瓦尔登湖。他的小木屋是瓦尔登湖永远的守候,他的原始的、高尚的、纯洁的情怀一直沉浸于瓦尔登的湖水中。 梭罗满足了,他满足于这超越于人世的瓦尔登湖: 我虽然不是富甲天下,却拥有无数个艳阳天与夏日。 “那远在的风,飒飒地吹过我们的树林。”那份从容品尝生命滋味的心情让后人无比地怀念,才有了席慕蓉那句深切感激的话语: 谢谢呵,谢谢这一切的一切! 超越世俗尘网的梭罗终因之而铸就永恒。 有多少忙忙碌碌而忘记品尝生命的滋味?有多少喧喧闹闹而不能宁静致远?有多少随时间的流逝而荡然无存?我不知道。 但我清楚那些遗世独立的灵魂永远驻足于人间。所以,我愿证明,凡是能够超越世俗尘网的人,定能因之而铸就永恒。 评点:福建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泰山 邮编:362400 电话:13505031512 《网》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题目,既可写实,也可写虚。小作者透过现实中“网”的表象,抓住抽象意义中“网”最本质的东西,选准一个角度,深入挖掘,使文章的主题相当集中而又突出,深刻地表达了小作者敢于超凡脱俗,铸就高尚的人生观。 文章采用议论性散文的表现手法,先用一句话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主张,统领全文,揭示主旨。紧接着从三个不同的侧面,选取典型材料,夹叙夹议,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使“只有敢于超越尘网,坚守圣洁,回归灵魂的理想家园”的道理,通俗易懂,具体生活,从而使文章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最后用两个自然段归纳作结,照应篇首,使读者从历史中寻觅人生真谛,号召人们彻底挣脱现实中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庸俗之网的羁绊。可以说,本文是一篇体现作者个性体验的佳作,使人读来如坐春风。 二、 感恩执灯人 安溪县崇德中学 苏梅华(初中组一等奖) 攥紧一缕阳光,让沉默的大地不再羞涩;手捧一滴甘泉,让无边的沙漠不再孤寂;采撷一颗感恩的心,让枯干的心灵找到爱的港湾! 思绪潮涌。 是的,没有一只鸟儿会因为羽翼不够丰满而拒绝蓝天;没有一朵梅花会因为严冬腊月而拒绝绽放;也没有人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拒绝苦难后的芬芳。 去年冬天甚是寒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我毫无头绪,又因为之前屡次的失败,此时我整个人几乎崩溃,心仿佛被抛到了北冰洋,好冷。 回到家后,母亲正坐在四方凳上缝缝补补,那粗糙的手啊被冻得发紫。我走进房间,试图寻找写作的灵感,而冰冷的心还未平静。 门“吱”的一声开了,只见母亲蜷缩着身子走了进来,“帮妈穿根针吧,针孔太小,妈怎么也穿不过去。”母亲温和地说着,我顺手接过针和线,不一会儿,结飞快地穿针而过,我毫不费劲。 我继续寻找我的写作灵感,可头脑仍然一片空白。突然,门“吱吱”的几声又开了,母亲颤抖的手上线儿又多了几条,母亲小声地说着“妈老了,眼睛也不好使,你再给妈穿几根吧。”“妈,你都影响我学习了,这种小事,你别来烦我,行吗?”我几乎是喊出来的。 “妈把那旧棉袄拆了,想给你缝个坐垫,妈不就是怕你在房间里冻坏了吗?”母亲的脸上露出的是尴尬的笑。 我被震住了,要知道,那件棉袄可是父亲当年送给母亲的唯一的礼物啊!如今,父亲又已长眠地下,母亲竟用她最富贵的东西来温暖女儿的心房,照亮女儿的路! 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样的一个题目: 《穿过针眼的母爱》 顿时,思绪如泉涌,我迅速完成了这篇作文。 意外地,这篇作文竟被发表在校刊上,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我枯干的心灵找到了第一滴甘泉,寻回了自信! 从那以后,领奖台上有我欢快的身影了;考试过后有我自信的笑容了;求学路上有我飒爽的英姿了。我跳出了深渊,走出了黑暗,走向了成功。 可是,我要问—— 是谁用勤劳的双手,为我筹集了一笔笔学费;是谁独嚼生活的艰辛,只为了女儿的学业;是谁用真诚的行动触发了女儿的灵感,使这从此求学路上一片光明? 是——母——亲! 思绪斓珊,我感谢母亲,她是我的“执灯人”,是她为我开辟了一条条道路,让我拥有了一切。都说,花儿是春天的诺言,大海是潮汛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而用一生报答母亲则是我的诺言! 我曾感动于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然而,这些在我看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可母亲的爱啊,却已渗透我的灵魂!我将永远感恩着她,报答着她! 我想:枯干的心灵已找到爱的港湾,而这个港湾啊,就是母亲那无私的爱! 点评:福建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泰山 邮编:362400 电话:13505031512 《感恩执灯人》这篇文章的写作难点是如何确定灯的内涵。如果只是从本意上来找照明之用的灯方面入手,好比身陷黑洞或黑夜找不到回家的路,或发生火灾、地震甚至战争,无助的我得到什么帮助,他们用火或者照明灯让我从中得到解脱,从而感激敬佩等方面着手,写作范围就会变得很窄。如果能从比喻义,引申义上着手,透过灯的表象,从深层次展开,文章的思想,落笔的角度就会更宽更广,思想内容也就会更深刻丰富。 苏梅华同学的文章先用一组排比句开头,直扣感恩这一话题,暗示“执灯人”的内涵是用爱为我护航的人,可谓是开门见山。 接着,文章过渡到我对感恩之事的回忆上,先制造感恩事件的氛围,记叙描写了执灯人——我的母亲在我学习路上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时用忍耐和宽容,理解和帮助的行动庇护我,使我走出阴影的家庭琐事展现执灯人的高大形象。最后,通过设问过渡到第三部分,明写了我对执灯人的思想行为的感悟和思考,暗写自己对感恩心灵的拷问,使主题得到升华,揭示了文章的比喻义,当然如果再最后一段的议论中,能进一步拓展联系,由母亲这一特定感恩对象联系到整个社会所有应被感恩的人和事上去,使之更具有普遍性,演绎成一种普遍规律,就会更好些。总之,本文叙议结合,篇目点题,结构紧严,语言清新。 三、 让经典与流行同行 安溪沼涛中学 刘志鹏(高中组一等奖) 悠悠历史,漫漫岁月,伴随人类进步的脚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于是经典变得流行…… 众所周知,我国有多种文学风格,有大肆铺陈的赋,有华丽词藻的骈文,有熠熠生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诗是唐朝的杰作,堪称中华民族的“经典”。从初唐四杰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大诗人李白、杜甫就是时代留给后人的明珠,他们所作之诗也被后人作为创作模式,于是中国文坛便产生了一股诗的“流行风”。在当时,会吟诗作赋被认为是有才学、有地位的表现。它从一开始直至今天,舞文弄墨,博学多才,受人尊重的传统仍作为一种时尚的“经典”并继续流淌着,且没有丝毫停止或消失的迹象,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再者,伴随我们走过五千年风花雪月的文化,它在众多文人墨客手中把玩了几千年,可如今依旧生机无限,中华文化便是流行的“经典”,亘古不变。我不能不顶礼膜拜,俯首称赞,沉醉于它的辉煌,而那中华文化的辉煌就是“经典”的象征。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民族魅力的最好印证,汉语言历练千年不朽不衰,这便是经典的流行之所在! 回眸历史,当千阵万股的“流行大风”吹过之后,紧随其后的往往只是一些“破铜烂铁”,大抵只是扬其波,随其流而已,真正美好的事物并不多见。面对“经典”,当它被视为永久不变的“流行”时,经典的流行往往演变成颓废。此时,我们便不得不寻找属于真正的流行。唐人创造了诗的极致,并被后人奉为经典,可唐人并不拒绝流行,如果不是后人亦步亦趋,生拉硬套,全然不顾时代的变迁和思想内容的变化,拘泥于形式上的唯美主义,人们也不就会拒绝经典,时代也就不会开始呼唤新的流行,因此中国文坛也不会有后来的宋词的出现,元曲的兴起,明清小说的繁荣,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流行的力量,它把“流行”沉淀为“经典”,在“经典”中酝酿新的“流行”, 在昨天的“经典”中继续今天的“流行”,在今天的“流行”中创造明天的“经典”,一路走来,一路豪歌,像恒星与流星一样永远闪烁于天空,交相辉映。 对于旗袍和长衫马褂,中山装便是“流行”;对于西装,牛仔裤也是“流行”;面对唐装和西服,迷你裙就是流行。经典是对整个历史而言,而流行却是对某个时代某个阶段而言,面对经典,我们不能一味否定经典,推崇流行。同理,面对流行,我们也不要一味否定流行,只要经典,比如说文言文曾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尤物,在文学发展道路上流行了上百年、上千年,可如今毕竟已是现代社会,无论交流或写作,用的都是现代文,白话文,如果我们因一篇《赤兔之死》的高考佳作,便居心叵测地制造起“复古”热潮,恨不得全国五百万举子都加入文言写作大流行之列,那就不可取了。小生有幸读过《吊屈原赋》以及06年福建考生的高考佳作《珍珑》,我在赞叹钦佩之后更多的是思考。高考试题选材的开放性,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不拘一格,不限文体,这固然是好事,便于挖掘考生的特长,有利于思维的多元化,但是你千万别忘记,今天是2006年,今天的世界是现代白话文的时代,如果继续热衷于文言写作,固守这片曾经是流行的经典,是否会太复古,是否会太让人看不懂呢,做为现代课堂,现代学校,我认为还是应执着于今天的流行,多提倡现代文,多提倡用白话文写作,让现代的“流行”积淀成未来更多的“经典”,可以肯定没有时代的流行,就不会有历史的经典。所以我是不赞成把文言写作作为作文创新的流行样板,我们要给创新重新定格,创新就是不能俗套,不能守旧,只能借鉴,只能发展,并使其开始新的流行。 经典是流行的结晶,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地心说是经典并一直流行时,哥白尼、伽俐略却成为另类,成为当时所谓流行学说的反对者,直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始终都不肯屈服于那种流行,而是矢志不移地寻求真正的经典,真正的流行,于是“日心说”诞生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世人太过经典,害怕流行,从而导致本应流行的经典一再受挫。 经典是牛顿对光的探索,要不是他凭借物理学上的权威和学术研究成果创造了光学理论,今天就不会有关于光的经典与流行。 经典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轻物比重物落得更快的肤浅认识,然而伽俐略比萨斜塔上的一掷便将经典推翻,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当一阵阵流行狂风吹来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站在经典的原地不动,我们应该在尊重经典的同时,追求流行,让经典多元化。 毕竟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面对经典与流行,我们应当借着经典的力量,创造流行,让流行在历史长河中沉淀经典,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忘记经典的流行是盲目的流行,扼杀流行的经典不是永恒的经典,我们反对流行过度,像追星族一般追个不停,但我们也应记住,流行是一道亮丽的时代风景线,纵然像流星一般昙花一现,也值得我们去关注。 真正的经典可以流行,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要以真正的经典为根基,换个思维方式,而并非盲目追寻那足迹,也许有一天,我们所想的也可以流行起来,并慢慢演化为经典。 经典与流行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请以经典为圆心,让流行更大更圆,请以流行为半径,编织经典与流行的同心圆。 点评:福建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泰山 邮编:362400 电话:13505031512 流行的不一定能成为经典,经典的必定是曾经的流行;经典代表传统,流行代表时尚;经典是流行的果实,流行是经典的花朵。如何把经典与流行,传统与时尚的关系讲清楚,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哲学问题,但小作者刘志鹏的文章比较完整而且辩证地回答好这个问题,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命题内涵的思辨性,找准他们之间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立意。 小作者先是从历史中概括地引出经典与流行的话题,然后从文学的历史演变与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诠释经典与流行的含义,并通过议论指出我们在固守经典的同时,切勿拒绝流行,否则,就不可能有新发展,新的创造,新的跨越。把流行对经典的推动作用作了进一步阐释。 其次是从生活现象入手,对什么是经典与流行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在对待经典与流行上所持有的态度,同时结合学习生活中文言与白话,牛顿对光学理论的贡献,伽俐略对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作例据,进一步论证把握经典与流行这一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性。 最后一部分侧重说理,告诫人们要主动迎合时代的脚步,认真面对经典与流行。既不要盲目追求流行,又不可僵化地固守经典,认真处理好传统与时尚,继承与扬弃,保护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说服力强,主题深刻,语言清新,是一篇有个性体验的时文,值得一读。 四、 年华逝水,岁月如歌 安溪一中 吴争 远去了巴比伦城墙古老的眺望,淡去了巴黎圣母院旧日的荣耀,暗去了黄鹤楼杳然的叹息。白帆点点,车马辚辚,钟声守护着流水脉脉,而经典与流行仍在续写。且让我走入这美丽的河床,写下我的行走日记。 星期一 给我呼吸吧,伴随着这大地 我将脚步丈量整个春季 直到足迹凝结成路的回忆 拜伦潭是有天鹅的歌唱 鹿公山上薄暮点缀着清风 爱琴海岸默记着神话的起始 而征途还在继续 行者的跫音,高悬在远山的沉默之上         星期二 遥想柳永当年,新词初成了,且慢歌舞。“但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也算是流行,只可惜不得志。其文词章曲,曾经御览,皇帝挥手一批:“且填词去!”于是乎藏梦于青楼,作歌赋以遣愁。 莎士比亚初到伦敦时,也是一毛头小伙,以演员身份进入剧团,一番历练后,他的剧本已日臻佳境,他地剧团演出更是场场爆满,可人们只叫他“乡绅”,一百三十年后,才有人开始研究他,称他为伟大的“剧作家与诗人”。 梵高的画在他身前一点都不流行,尽管我们现在惊叹于《向日葵》中燃烧的生命色彩,感动于《星空》中渴望自由的柏树丛,撼于《乌鸦与麦田》中激情的流淌,当时的梵高却只是个穷困潦倒的画家。而今天,他的作品被视作经典,屡创拍卖价格新高,世界各地都有其复制品。 或许,流行与经典的界限,真的不那么明晰。 星期三 今天让我们去维也纳,那个所有街道都与伟大名字有联系的地方。歌剧院固守着它们的高贵,法国梧桐的上方是青冷的天色,仿佛凝视这儿所有的传奇。你看见青石的街道向晚不错,我相信舒曼曾经在那儿驻足。而这古旧的凭栏,是否感受过莫扎特手心的温度?我不确信瓦格纳是否来过,但我相信我看见贝多芬了,他按着帽檐,正向这儿走来。 今天让我们去维也纳吧,让我们看看一个不断创造流行的城市拥有怎样经典的记忆。 星期四   我怀念梭罗的湖边小屋。 松鼠在树下奔跑跳跃,清晨的薄雾中鸟鸣清幽,狗鱼在湖底的沙石上自由自在。 最简朴也最尊贵,一般的经典,别样的流行。 我怀念梭罗的小屋,在湖边。 星期五   经典是什么? 泰戈尔说: “树枝的颤动,触碰了我的心灵,好似婴儿手指的抚摸。” 流行是铺垫了时代车轨的枕木,而经典常常来自于黑暗深处的颂涛,同时也是最*近心灵的选择。 是心灵的,也就是经典的。 后记:你的旅程还在延伸,让会记得夏鲁达,你会记得那句诗: “起来同我一块生长吧,兄弟!” 五、 网 安溪一中 杨育土 游戈的鱼儿最担心的是陷入渔人的网中,人如鱼,渴望游弋,又无法从网中挣脱。因为世界是那么大的一张网。 活在世上,是有那么多的网。譬如命运,在你未出生时就是一张早已备好的网,等着你去捅破;譬如人情、亲人、朋友,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会使你困囿其中。依此看来,活着该有多累,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任一张张网网住你的生活和灵魂? 不,方法很简单:在网中游弋!知道吗?网是多么小的一个世界。 除非你死了,才能从世界之网中挣脱出去,然而我们毕竟都是生者,既然身不能脱,心脱如何?! 古哲们早已教会了我们心脱之法。还记得那个“持竿不顾”、一生消遥的庄子吗?楚王欲累之以境内之事,为国效力该是一种崇敬的高的精神吧,但混乱不堪的战国,一个穷兵黩武的年代,再怎样“张楚”也是徒劳,受苦的依旧是天下苍生!爱国是一张道德的网,庄子眼极冷,但心肠极热,没有挣脱这张网,却以另一种看似满纸荒唐言,却一抱辛酸泪的方式超脱而出。 点点滴滴,沉淀历史几许.曾被认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降清的吴三桂其实并没有挣脱忠臣之网,而是在思想上升华到一种满汉皆中华的高度,重新审视这张网,就豁然开朗,欣欣然游弋于网中。 拨开历史的烟雾,拭干时光隐退后是露水,再放眼寰球时,会发现,有些人给了我们启迪,他们走上一条不会挣脱出网的绝路。著名满清遗老、国学大师王国维终难以挣脱一个王朝泯灭的伤痛,“举身赴清池”;诗人海子怀着那个“成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希冀,无法挣脱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与严酷现实冲突的心结,在铁轨上染红一片夜空。 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就像飞鸟不能抵达所有的高度,骏马不能跨越所有的山水。真正的自由者,不是没有一丝的牵绊和束缚,而是在无尽的网结中保持着一颗自由者的心态。 毕竟也走过了十几个严冬与酷夏,面对着许多同学发出“学习如网,虑不得脱”的感慨,我说:“学生如鱼,学习如网, 尾于网中,怡然自得。” 依旧有金色的阳光、斑驳的虹彩和迷人的微笑,而当你有心去欣赏时,才能发现这些隐匿在苦痛与哀伤背后的快乐。 吟诗一首,且做总论:“万根网丝万点结,一声长叹一蹙眉。何不心似井冈山山菊,超脱网外看喜悲?” 六、 水远流 岸还在 安溪一中 殷艳梅 有人感叹,现在认识“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认识“鲁迅”的人越来越少;认识“吴之琳”的越来越多,认识“卞之琳”的越来越少,是流行主宰了时代,还是经典无法长存?不,经典生生不息,流行才会转瞬即逝。 想起了散文大师余秋雨,一部《文化苦旅》,蕴含了跋山涉水的艰辛以及对文化执著的疼爱。写到王圆?,他并没有对送走文化遗产的道士多加批判,因为这样的人毕竟太多太多,余秋雨的伤痛,在于文化的遗失与不被铭记,于是这种伤,这份执著,成就了文化的经典,给人醍醐灌顶的醒悟。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与此同时,80后的作家也大肆诉说着悲伤,他们的语言,一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追捧。但那样破碎的文字,伤之又伤的笔调,如何引领我们在时代奔走? 经典饱含信念,流行只是一种趋势。拜读鲁迅犀利的文章,我们看到一个脆弱的民族还有坚挺的笔杆子撑起;翻开《老人与海》,海明威正用渔夫的故事激励我们迎接挑战;最有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使我们领略到了地坛上坚强的哲思.经典是一场春雨,洗礼民族混浑的灵魂;经典是一支杠杆,撬开人们封闭的心扉;经典的保持期无限长,是它包容了流行的存在,才延续自身的价值. 至今仍喜欢哼唱三毛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一首悠扬的调子总能萦绕在心,令人思绪万千。音乐的魅力来源于情感,寄托于自然。可是,当大街大巷放着《老鼠爱大米》,唱起赤裸裸的情歌时,音乐还能保持渺远的舒心吗?或许流行的歌唱出了心声,便于宣泄,但它的短暂使它在经典面前黯然失色。听吧,当贝多芬奏响命运的交响曲,当维瓦尔第演绎转换的四季,当腾格尔唱起高远的天堂,我们的精神,正被他们的深刻厚重感动着,震撼着。经典长存,因为凝结在成熟之中,它感染着世界,不会凋谢。 看过梵高的《向日葵》,那热情到近乎疯狂的葵面总让人觉得它将冲破画面。艺术同样传递着艺术家的思想。经典之作是能引起他人强烈的共鸣,被深深折服的作品。当代流行着涂鸦艺术,一门极赋个性与时代气息的艺术,虽然它也能引发共鸣,但它不会掩盖传统绘画的魅力。经典之作仍会屹立于艺术的巅峰。 游行的元素很多,只有经得起时代梳洗久酿过后,才能化为经典。而那些风靡一时,逐渐消失在在渲哗中的,只得被人遗忘,封存起来了. 假如流行是水,那么经典便是岸。是岸推动着水前进。水流远了,岸还在;水退了,岸屹立不动;水涨了,岸就化为一片汪洋,掀起巨浪拍打时代前进。 七、 网 安溪一中 王景达 悠悠历史,历尽多少凄风苦雨,但高洁之魂长在;滚滚浪花,淘尽多少仁人志士,但伟人之风永存。 采一朵楚国的时花,我看到了你,屈原。浊世如网,却网不住你高洁的灵魂。 折一段唐时的柳条,我看到了你,李白。富贵如网,却网不住你狂傲的诗心。 揽一滴朱朝的皓月,我看到了你,苏轼。权势如网,却网不住你旷达的情怀。 听,那是来自历史的生命绝响…… 举世混浊我独清 你,一个孤独的老者,行吟于摇撼风雨的泽畔,苍苍的江风拂起你如旌的鬓发。 你也曾摘秋兰为佩,沿岸找寻骐骥的踪迹;你也曾用浸透着血丝的嗓音,向长天和大地提出质疑;你也曾饱啜历史混浊的泥流,在落日的余辉中把乾坤定视…… 江水悠悠,波光沉沉,历史像浪一样滚滚而过。 那一段洁白的风,拂动了多少日夜?那一条泪一般的江水,化作了液体的诗行,以文字的形式,从历史的制高点,倾泻而来,让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感到了彻骨的寒。 (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你,一个狂傲的谪仙人,你用目光提起了黄河之水,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醉卧长安,借酒消愁,千金换美酒,但求一醉。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问月,醉里荣华富贵皆志。听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看大鹏同风起,扶摇上九天。狂傲的你笔落摇五岳,诗成漫沧海,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提着千万丈的豪情,持着痛彻心肺的不平,你驾着梦从镜湖的海面上掠过,从天姥山的鸟道飞过,任云卷云舒,任富贵如云烟飘散。 你在一行清泪中垂钓,一钓就是一尾飘逸的盛唐! 富贵如网,网不住的是你的狂傲与清高。 (三)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一个旷达的词人,夜阑风静,你寄身江海了余生;缺月疏桐,你拣不尽寒枝不肯栖;风疾雨骤,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了一方窄窄的水土,然后窃笑,而你不羁的灵魂却怎么也不肯沉默,你傲岸的头颅却怎么也不肯低垂! 十里银河推浪雪,你回顾茫茫.一叶孤舟轻荡,你只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在赤壁,你写下了壮志;在黄州,你写下了坦然;在沙洲,你写下了寂寞…… 月出东山,你挟 仙抱明月,看水落石出,听笛音袅袅,释万古悲愁。你让月光化作了你生命的省略号,照彻千古! 权势如网,网不住的是你的豪迈与旷达。 浩浩天地,掩去多少沧海桑田,但那一串名字依旧熠熠生辉;朗朗乾坤,拂去多少春花秋月,但那万丈豪情必将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