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听大家对现在银行排队问题的看法与解决建议现在银行的排队现象十
现在的排队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工行。想听听大家的对此的看法,并且有和好的建议都可以提给我,要是曾经用过类似运筹学排队论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的都可以一起探讨!谢谢大家了!把你们想说的都可以说出来!最好附带您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了!
一,从银行排队说起 来源:解放日报 加息以后,各家银行网点再度出现排队长龙。尽管在很多网点,“排队”早已成为“惯例”,但加息后出现的定期转存高峰,再次加剧了银行网点“排队”压力,在一些“人气”网点,有时甚至要等上1、2个小时才能办理一项业务。   消费者很不满:银行为什么总是让客户排队?为什么就不能开设更多的网点?银行也很无奈:增加一家网点,就意味着增加经营成本,银行总不能做“亏本”生意吧?银行“收费”更是激起千层浪———银行说,“有偿”才能体现服务的价值,进而提高服务水平;而客户不乐意:现在存个款都要等上1个小时,银行凭什么收费?   但这并不意味着排队“长龙”没有缩短的可能。事实上,从ATM机、存款机、自助 终端,到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绝大多数的个人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电子渠道完成,真正必须在柜台进行的交易并不多。问题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固有的行为方式却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且不说使用自助服务给中老年人带来的学习成本,即使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从内心中也更愿意获得“人”,而不是“机器”的服务。于是,自助渠道再多,柜台前的“长龙”依然短不了。   在现有资源下,银行有责任在促使人们接受“机器”服务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自助设备的程序设计得更“傻瓜”些,让更多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容易掌握;比如银行可以在网点中设置专业服务人员,引导客户什么样的业务可以直接通过“机器”解决;比如一旦遭遇“吞卡”等意外,是否可以当场获得帮助?有些细节看似很小,却直接影响客户的感受。   不过,依靠现有的银行网点资源,自助服务的发展可以缓解“排队”,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排队问题。现在全国性的银行数量不少,但几乎都是“全能”,不但企业银行业务你争我夺,个人银行业务也是“寸土必争”,高端的VIP客户谁都想抢,低端的大众金融同样不能放弃。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导致每家银行的客户群体既“臃肿”又“杂乱”,而什么都做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不精。比如说,高端客户呼唤真正的私人银行服务;而大量的普通市民最需要的仅仅是方便地存取款,而这些业务,一家社区金融机构的服务,可能远远比一家全国性的大银行更为贴心。因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更多类型的资本,设立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才能最终让更多的客户不再“排队”。 二,排队问题怎么办!   今天是2006年8月25日,我去银行银行排队,我去充值月票也排队,我去交电话费也排队,我去商场买东西交钱时也排队!今天是我排队最多排队最长的日子!   难道是我国人口太多吗?还是这些服务窗口太少呢?   就拿农业银行来说吧!窗口很多,可是没人在那!也不知道那是虚设的还是那人休息请假了!有人的窗口还不办很大的一个农业银行,就开两个窗口,我在那今天站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就是取点钱还不能在取款机取!银行的取款机也是老出毛病!还有老人家取工资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要是身体不好那能受的了,最恨人的是大夏天的!还没有空调,他们银行里面可有空调,我们在外面排队大汗淋漓的,就像洗桑拿啊!银行亏损吗?减员了可没增效啊!农业银行的管理层知道吗?    难道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吗? 三,银行排队有市民建议开放“大户窗口”疏解人龙 金羊网 广州“银行排队”引起各方热论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刘薇报道:“银行排队”问题经本报连续报道,引起各界热论。昨夜今晨,不断有市民来电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对于银行柜员的“来路”问题,有读者称,他们从某些渠道得知,银行一线柜台的员工与其他员工身份差别较大,工资待遇较低,因此在责任心、业务方面存在欠缺,一些人工作积极性较差,办理业务动作缓慢。对此,银行业人士今早再澄清,银行柜员上岗前都经过了培训与考核,培养一个熟练的柜员成本是很高的。   不少读者认为,解决银行排队问题,若单方面寄望于市民改变消费习惯,或者寄望于社会现金流的减少,都“远水难救近火”。一些专家、市民为此提出若干建议解燃眉之急:   建议一,在现阶段可否考虑灵活开放窗口。一些银行的大户窗口在没有大户的时候,可以向普通储户开放,但前提是保证大户优先。   建议二,在有条件的银行网点设立问询处,接受咨询。市民吴先生谈到,他有一次在银行排了一个小时的队,轮到自己才知道该网点不能办理这项业务,如果有问询处,完全就能避免此类麻烦的发生。   建议三,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的客户,比如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特别紧急的人士,能否建立灵活的接待处理机制,急事急办。   建议四,银行内部应不断加强对柜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效率,减少市民的等待时间。银行的金融产品增加了,自然应该不断强化员工培训。   建议五,银行应开发出一些让市民安心使用电子手段。如某银行推出的“账户信息即时通”,客户摁机每发生一笔账户变动,就会及时用短信的形式进行通知,让人们对自己的账目了如指掌。   不少读者提到,其实,相对于四大银行的排长龙,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情况就好得多,近年股份制银行在服务上做足了功夫,网点也越来越多,市民可以考虑“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商业银行服务费管理办法》很快可出台 用卡是否收费银行自定   本报今天消息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自今年8月就开始酝酿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日前终于浮出水面,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的《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已经完成,预计将在年底下发到各商业银行。这意味银行收费同时代悄然来临。   《管理办法》涉及40多项中间业务收费,收费主要分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两部分,前者比例很小,后者比例较大。各商业银行在执行《管理办法》时仍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家的经营策略决定“是否收”,并在《管理办法》允许的范围内确定“收多少”。各级银行协会将发挥协调作用。正式实施前,央行将会给各商业银行4个月的准备时间。   今年7月,国内某大银行率先收取“银行卡跨行自动取款”手续费,将“银行应否收费”的讨论推向了高潮。目前我国银行界共有260多种的中间业务(即不产生利息收入的业务),但不少银行仅仅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款份额的手段,并未收取业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