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也要北伐中原?他们应当明知不会成功的。当时的形势是三国
他们应当明知不会成功的。当时的形势是三国能成鼎足之势对于吴蜀而言就相当了,可他们为什么非要这样做?以继武候个人之志搪塞不行吧,那国家利益放在哪了?请指教。
我认为姜维北伐的动机和诸葛亮北伐基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诸葛亮打的是先帝遗愿的旗号,而姜维打的武候遗志的旗号。其本质都是以个人需要为主。试想,以蜀之国力,能凭险保住三分局面就算相当不错了,凭什么兴汉室呀? 以下是我在回答一个朋友提的“诸葛亮北伐动机是什么”时和回答。只与朋友们探讨而已。 1,避祸自保.别以为刘备对诸葛亮就那么信任,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那番话焉知不是试探?后主虽然糊涂点,但也不至于什么也不懂.有这么厉害的权相在朝,那年头姓曹的姓孙的都能当皇上,谁能保证诸葛亮不想当皇上呀?后主不这样说,但不一定不这样想;后主不这样想,别的大臣不一定不这样想呀.所以后主对诸葛亮不可能一点怀疑都没有. 所以,诸葛亮为了保护自己,以北伐为由长期掌握兵权居于军中,又不用长期在成都办公,免遭暗算. 2,握权挟主.曹操能挟天子令诸候,诸葛亮不会吗?诸葛亮在前后两表中反复提到先帝遗愿,兴复汉室....其实是在用刘备压后主就范. 诸葛亮坚持北伐,就造成一种印象:诸葛亮始终在坚持先主的思想,是兴复汉室的忠臣. 坚持北伐,诸葛亮就要统率全军,那时候谁握军权谁说了算呀.有这么多军队在自己手中,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3,培植亲信:凡是和诸葛亮从征的,用现在话说那就是战友,那是啥感情呀?同时,对于看不上的也可以借机铲除.李严就是例子. 4,提高自己在三国中地位:他的地位够高的了,以至于人们只知有诸葛而不知有后主. 5,转移国内矛盾: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可见国内形势也不太好,用北伐能唤起人民的信心.<后出师表>中还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可见,北伐亦属无奈. 以上是分析诸葛亮的,其实姜维和他的老师一样。所以姜维继任之后,又仿照武侯的办法,演出了九伐中原的故事.其目的是相同的.唯不同的是:他继承武侯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