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费解的一句话!“吾穷途末路,故倒行而逆施之。”说这句话的是伍子
“吾穷途末路,故倒行而逆施之。” 说这句话的是伍子胥,他带领着吴国打破了楚国。他的老申包胥劝他说,你报仇也太甚了,老百姓也够苦了。父母之邦,你也该离开了。最后对他说“君必亡楚,吾必存楚!”伍子胥接着信后的回答,就是上面的那句话。这句话很久了,我一直觉得很是费解。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如何?
原文应该是“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是针对申包胥对他鞭平王尸这种行为的责难——“此其无天道之极乎?”的一种接近歇斯底里的呐喊。复仇的心理已经填满了伍子胥的胸膛。 史记索引对此的解释是:子胥言志在复仇,常恐且死,不遂本心,今幸而报,岂论理乎!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说通俗一些:忠孝不能两全,我好比一个走远路的人,天快黑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只好做出这种违背常理的事! 从父兄遭难之时复仇之志产生,到亡走异国借力复仇,最后引吴入郢,鞭平王尸达到复仇目的,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矢志不渝、心坚意决,为复仇含辛茹苦、隐忍就功名的烈丈夫形象。 其实这个复仇主题系统整体性突出了东方人复仇的价值取向. 以孝悌为本的儒家思想对血亲复仇给予充分的肯定。《孟子·尽心下》:“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也。”汉初的儒家经义对复仇也作了具体的解释。《礼记·曲礼》:“父之仇也,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孔颖达疏:“父是子之天,彼杀己之父,是杀己之天,故必报杀之,不可与共处于天下也。天在上,故曰戴。”此外,在《周礼》等儒家经义中也散见许多对复仇的肯定言论。可见,早期儒家学说中对复仇的态度是一致的,它鼓励提倡人们血亲复仇。复仇的实施,往往企图从肉体上毁灭仇主,复仇主体所期待达到的,与执法所得结果并无大异。在礼崩乐坏,正常社会秩序被打破的情形下,复仇又每每作为对善被无情毁灭的一种正义抗争。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我就主张“倒行逆施”。在民族和国家的大是大非上,还是应该顺应民意。切不可“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