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毒理正染红细胞、复染红细胞和微核有何特点?
正染红细胞、复染红细胞和微核有何特点?
正染红细胞(Normochatic Erythrocyte, NCE):成熟红细胞,因其核糖体已消失,可通过选择性的染色而与未成熟红细胞区别开来。 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未成熟红细胞,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此时因胞质内仍含有核糖体,可通过选择性的染色而与成熟红细胞区别开来。 微核(Micronucleus):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律地进入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仍然滞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条染色体。它在末期以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子细胞的胞质内而形成,因比主核小,故称为微核。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由于这种损伤会因细胞受到的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而加剧,而微核产生的数量又可与诱变因子剂量的强弱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中均能见到微核,但只有少量胞浆的有核细胞,其核是分叶而有突起的,这类分叶及突起常常被误认为是微核,容易造成计算误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将细胞核排出,成为无核细胞,而微核却留在细胞质中不被排出。 这样,只要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出现过染色体断片,就能在成熟的红细胞内看到微核,一目了然,即使没有多少遗传学知识的人,稍加训练也能从事这方面的计数工作。染色体断裂实际上就是染色体的缺失。如果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首先要做染色核型分析(包括正常和异常的)。染色体数目多,形状小,则适于做核型分析的中间分裂相不易得到,而且核型分析时需要较好的遗传学知识,还需要较丰富的经验。与之比较,微核法是一种不需特殊试剂及设备,快速而简便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