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几种有机宝石?
红珊瑚石与琥珀、珍珠被称为有机宝石。   珊瑚(Coral)是自古深受中外人士普遍喜爱的有机宝石品种。我国汉代称之为“烽火树”,取其形如树,色如火的特征。大致说来,珊瑚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常见的珊瑚礁体,质地疏松,无法加工成为美丽的饰品,只能观赏;另一类则是贵重的珊瑚,生长极为缓慢,其色泽丰富美丽,质地致密,是宝石级的珊瑚,,也是人们所重视的海中珍宝,所以古罗马人又称之为“红色黄金”。珊瑚不但表代着权势与地位,而且在古老的传说中还具有防灾避祸并赋予人们智慧的能力,小孩身上经常佩挂珊瑚树枝可保护他们避免发生危险,这种信念持续到本世纪,至今意大利还流行用珊瑚做避邪的护身符。佛教界视珊瑚为吉祥为之物常用来祭佛,做佛珠或装饰寺庙。   珊瑚目前最广的用途是制作项链、手镯、胸针和雕刻摆设饰物。   琥珀(Amber)是一种千百万年前针叶树木的树脂松香化石,是一种棕黄色透明至半透明的有机物,可发出芬芳的香味,其中常含有小昆虫或植物等包裹体,其形态栩栩如生,十分可爱,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喜爱的玩物和装饰品。人类从很早时期就已开始利用琥珀,我国战国时期出土文物中就发现有琥珀串珠制品。在欧洲,古罗马人对琥珀情有独钟,一块琥珀甚至比一个健壮的奴隶价值还高。在本世纪20年代,美国宝石进口中,琥珀仅次于钻石,居第二位。优质的琥珀至今仍是很珍贵的宝石,特别是虫珀、金珀、香珀尤为珍贵。它们除了可用作为项链、挂件、耳坠、雕刻品等饰品外还是一种名贵的药材,有安神镇惊、活血化瘀、利尿等功效,尤其是可用作甲状腺肿大的镇痛剂。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CaCO3-91.6%、H2O和有机质各4%、其它0.4%。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钮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白色条痕。具典型的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0.156。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黄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煤玉又称煤精或煤精,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十分流行,称为黑宝石,也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宝石。在1973年沈阳市新乐文化遗址中,发挖出来的文物就有煤玉工艺品,为光滑的球形耳铛和煤精球,它距今已有6800-7200年的历史。煤玉作为工艺品原料要求色黑、无裂纹、光泽强、致密无杂质。   自古以来,象牙就被用来装饰精美的物品或制作美丽的工艺品。由于象牙所具有的温润柔和,洁净纯白,圆滑细腻的质地和美感,使它成为统治阶级和帝王将相所喜爱的高贵饰物,历代高官显贵都将象牙制品视作奇珍异宝,是地位、身份的象征。根据人们的习惯,象牙一般专指大象的前门牙,即狭义的象牙概念。而宝石学中广义的象牙概念除大象的前门牙外,还包括猛犸牙、河马牙、海象牙、公野猪牙、疣猪牙和鲸鱼的牙齿等。为了保护残存的大象,1991年,国际有关组织已颁布严格的法律条文,在世界范围内严禁买卖象牙,但一些地方目前仍有象牙制品出售,古代生产的象牙制品更是较为常见。   象牙作为饰物的起源渊远流长,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埃及就已经使用象牙制作雕刻首饰、梳篦和器皿。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象牙饰品制作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象牙制品不但数量多且饰品制作精美纹饰流畅。在商代,我国的象牙雕刻艺术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造型古朴厚重,纹饰精美,具有同时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如1976年河南安阳殷圩出土的兽面纹嵌松石象牙杯,杯身通体刻满细带纹,十分精美与宝贵。春秋时代的象牙制品,,除了日常生活器物以外,还运用到剑饰等方面。唐宋时期,象牙制品的工艺精美程度充分表现在现存于日本正沧院和上海博物馆中的唐代镂牙尺上面。这些牙尺的镂雕技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通身细雕精致的鸟兽花卉图案,其结构和谐严谨,图纹形神具备,非常精妙美观。元明清时期,随着竹、木雕艺术的高度发展,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也相应普遍流行起来。随着我国和南亚、非洲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象牙原料的进口也大幅度增加。各地纷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牙雕传统工艺,于是涌现出各种雕刻精良、富有工艺性的牙雕工艺品,如案头摆件、人物、山水和花鸟等饰品或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