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怎样才能学好?我的语文成绩不是太好,要学好语文要从哪方面学?
我的成绩不是太好,要学好语文要从哪方面学?我老爱写错字,上课精力不能集中。
永远的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阅读的兴趣! 大量的阅读对于学生,就如精良的武器对于士兵一样重要。 增大阅读量好处很多。它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培养人的辨别力、意志力、想象力,弥补课本知识之不足,或使我们的课本知识得以验证和延伸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学会阅读的方法,才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从人的一生中来看,我们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也不过十六七年时间,而更多时间的学习则是在没有教本没有老师指导的阅读。因此一个人能否较好地、地进行阅读,将决定他是否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语言学家吕叔湘(语文一霸?)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起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深有感触地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 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许多学生正常的阅读兴趣被扭曲,由于受社会流俗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沉缅于阅读那些图文并茂、内容粗俗、简单、“有趣”的读物,如卡通读物、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这些东西非但没有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欣赏品位,反而败坏了他们的精神口味,导致他们阅读思维能力的萎缩与下降。 封闭的教科书教育对提升中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中学生阅读的范围严格限制在教科书、教辅读物的范围内,如果他们读书完全是功利性的短期行为,如果他们的读书完全是被动的、无奈的,如果他们所读的书都是转手介绍性的,我们怎么可能指望他们具有较高的阅读水准?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积淀、靠感悟、靠熏陶。积淀的少了,感悟的少了,熏陶的少了,人哪来的灵气,哪来的悟性?拿什么去充实心智?又拿什么去体验、去想像、去升华、去创造?只有实实在在地增大课外阅读量,才能真正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谈谈写作的兴趣。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报远怨说写作难以激发兴趣。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写作是一项充满创造快乐的事!是一件能给你带来极大成就感我满足感的事。想一想语出惊人,一座皆惊的得意;想一想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潇洒;想一想老师的赞赏、同学的羡慕;苦思文成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踌躇满志!”,哈哈!比大人们蝇营狗苟地赚钱,比差生们醉生梦死地打传奇 好玩多了! 至于说写作的困难那是另一回事,写好文章不外乎两点:情意要真,文采要美。(这是我认为的最好最有指导价值的写作格言!)如果平时像我前面说得那样,高度重视阅读,生活在有源之水中,积累得多了,功到自然成。平时多多练,注意多多观察生活。在轻松愉快中提高写作。要之,“我手写我心”,不要急于求成,细水长流,顺其自然。 最后,用去年高考阅试卷时,我在学生作文中看到这样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来作结束语,-----我老师开学时告诉我们说:“学语文是靠自己的。”-----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语文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是靠你自己的观察、思考、积淀、涵咏而得来的。生活即语文,广播、电视、报纸、花鸟虫鱼,都是语文,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便是语文成功的一半! 语文是快乐的!语文是轻松的!语文是美丽(!)的! 幽依“篮”子朋友提的问题也“问”得很有意思: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好”字,怎么理解?是期中期末考出好成绩,还是指高考考出好成绩, (注意这两个的考试目标是不一样的,前者不等于后者,有时甚至还是严重矛盾的),或者指最终形成较强实战语文能力,如读写听说的能力,但它与高考成绩也是不对等的。鉴于中国的现实,我暂时假定是指考出“好”的高考成绩。如果真的指的是这个,我有个很好的很有效的建议---先做它一百份全真模拟题再说----在现今的考试制度下,题海战术是最科学最伟大最有效的升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