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之"的用法问题与"则人莫之敢犯也"中的"之"语法现象相同的
与"则人莫之敢犯也"中的"之"现象相同的一句是? 答案给的是这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我觉得"则人莫之敢犯也"中的之应该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我觉得前一个之是复指"句",后一个之是代词做惑的宾语. 那么显然两个"之"用法不同了,那我到底把哪个句子中的"之"理解错了? 另外"谁之永号"和"王之蔽甚矣"也是选项,这些之又怎么解释?
疯疯,好可爱的孩子,现在哥哥来回答你的问题: "则人莫之敢犯也"应该是出自于《韩非子》,意思可理解为“就没有一个人敢惹他”,这里的“之”是宾语被前置了,还原语序为“则人莫敢犯之也”;“之”属于代词,而且它在句子中是“犯”这个动词的宾语。 韩愈《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属于宾语前置,还原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个助词,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诗经 硕鼠》中的"谁之永号"意思是“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呢?”,此处属于典型的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的,所以是助词。 "王之蔽甚矣"是高一课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意思是‘大王您被蒙蔽得很严重了’,所以也是取消主谓间独立性的助词。 另外,需要纠正的是,一楼把"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理解为助词是对的,但是不需要翻译成“的”的。 当然“之”的用法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多说,以后遇到类似的再问我,另外,你要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文言学习需要平时的诵读,培养语感,至于文言字词,平时就要学会归纳,包括实词、虚词、各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等,说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把每一课透彻地弄懂,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做一些题目,这样文言是不成问题的。 就说这些,有问题再来给我,这个小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