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最近听某某某说!俄罗斯这个民族能打仗!但是缺少战术!经常
最近听某某某说! 俄这个民族能打仗!但是缺少战术! 经常是以大欺小而且损失还非常多! 以前也好 二战也好! 那苏联在二战上有没有可圈可点的战术上的! 像是德军! 战术发挥的淋淋尽致! (意思是 就算被清洗了那么多人!苏联战术上也很差劲是么!?)有点乱! 我都晕了! 你明白了么! 哈!
  楼主知道,我一向不赞成笼统地对一个民族下结论,还是要根据具体个案做具体分析.无论是德军还是红军,都有杰出的战术大师,但也有表现差劲的,你得看具体是谁,是哪场战役.   总体上来说,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初期战术水平表现普遍不佳,总体上与德军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事实.不仅战略上仓促应战,战术上也墨守成规,呆板机械,各级指挥官事先料敌不周,兵力配置有误,事后应变能力差,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实力,其应对全在德军意料之中,因此完全被德军牵着鼻子走,始终被动挨打境地.而德军战略意图明确,战术周密而大胆,执行果断坚决,始终将战场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时间、空间和兵力运用上几近完美,几乎实现了预期的最佳效果。结果就是约三百万红军主力数月内被围歼,这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双方战术水平的差异。   为何红军在二战初期表现如此狼狈?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战术运用受战略被动的拖累。斯大林中了希特勒的计,始终不相信德军会闪击苏联,这一麻痹大意的思想从苏联高层贯穿到红军基层,而且都没有认真研究德军全新的战略战术,更不要说制订靠谱的破解预案了。战争爆发后,苏联高层特别是斯大林本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全线崩溃的事实,因此一再不顾现实地下达原地死守的命令,寄希望于奇迹出现。比如当时在西南方向,朱可夫判断德军双翼包抄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力主果断放弃基辅,抢在敌铁臂达成合围前将西南方面军撤至二线重新组织防御,但被斯斥为胡说八道,朱怒而辞职。结果是整个方面军被德迅速围歼。当时,斯是从国际影响和全国士气等战略层面思考,不能说完全没道理,这里不详述。但此例确实说明了,在当地优秀指挥官的合理的战术受战略被动牵制,是很难落实的。   二是当时苏军处特殊时期,指挥员普遍素质不高。此前苏军刚经历大清洗,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军官被搞掉,对打仗一无所知的政委当道,虽然斯也提拔了类似朱可夫之类少壮新星,但为数极少。斯当然自知清洗对红军军力是重创,但盘算再有两三年即可恢复元气。可希特勒也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战机,就是不给苏这两三年的时间,而赶在红军恢复正规化之前动手。   反观德军,经历前期波兰法国的作战,闪击战术得到充分印证而炉火纯青,各级官兵积极了大量实战经验,战略与战术层面配合默契而形成合力,大获全胜就不令人意外了。   但进入莫斯科战役,德军因战线过长且对苏军的动员能力和气候因素估计不足,两军转入对峙阶段,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出现逆转。这主要不是德战术层面的错误,而是战略层面的盲目乐观所致。   在二战后期,两军的战术表现就出现了性的反转。前述对两军战术表现的描述,你直接倒过来看就行了,恕不赘述。结果就是战争、战役和战斗的进程都几乎按照苏军的意图进行,德军变成被动挨打,直到覆灭都没找到破解苏军战术的有效方法。   其原因,第一条,是苏军的战略与战术意图趋向一致,可以完全从军事角度取最优方案而不必顾虑政治因素;反而是德军的战略与战术层出现了强烈的分歧,轮到希特勒气急败坏地怒斥前线那些优秀的指挥官提出的合理机动防御方案,并顽固要求机械地固守,甚至不自量力地组织进攻。如库尔斯克大战,就是希特勒不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这些一线战术大师的强烈反对而强行实施的,从而为德国的战败敲响了丧钟。   第二条,苏军在实战中锻炼出一大批优秀的战术人才,并研究出许多出色的战术。毕竟实战出真知,许多不称职的被罢免,有才华有战功的被迅速提拔,后期的红军将领,几乎个个堪称战术大师。红军上下在熟悉德军闪击战术后,也研究并普及了许多反制战术。比如T34坦克群通过迂回从侧翼打击虎式坦克薄弱的侧翼,甚至“莫洛托夫鸡尾酒瓶”,还在后期炮兵打击装甲集群甚至进城参与攻坚战等等,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其各军兵种的协同配合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们必须承认,二战后期红军的战术表现相当精彩,不仅实战效果好,而且是通过技不如人的简陋武器克制了敌先进装备。这个很了不起。反观美英军队,全凭实力打仗,面对虎式坦克群这样优势的装备,很少敢利用劣势兵器积极主动地反击,所以我认为其战术表现总体上不及后期的苏联。   当然,苏军战术确有令西方军界“不耻”之处,比如人海战术,过于强调作战意志而不爱惜士兵生命啥的。但战术这东东,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任何军队的战术都只能根据本国特点来扬长避短。德国经济科技发达而人少,自然可走精兵路线;但苏联正相反,所以装备上只能靠数量和质量取胜,就得研究出以量胜质的独特战术,并且要把人的士气发挥到极致。   最后一点,战争是残酷的你死我活斗争,不是比武游戏,本来就是要“以大欺小”,而胜利永远站在强者一方。一切战术的意图,正是要在关键的时间和地点对敌形成“以大欺小”之势,而战术大师的水平,正表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