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应聘个人作品的问题我有一个动画创意,希望以此某求一个动画公司
我有一个创意,希望以此某求一个动画公司的职位。公司要求我提供个人作品,要我把剧本写出来。我有这么几个问题: (1)动画剧本怎么写?哪位大哥大姐有经验的可以提供个样本吗? (2)应该写到什么程度,即能展现剧本的内容,又不至于产生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比如你全都写全了,人家看了以后把你踢开自己去做了)? (3)希望介绍点应聘的经验,小弟实在是什么都不懂……
你好! 关于动画剧本(转) “要能编出好的动画剧本就必须要先了解什么叫动画剧本”,在传统的思维下”剧本”要让观众能够完全的感受出你所要表达的每一句每一字,透过导演的拍摄与演员的演技表现,让观众可以感受的到画面与文字间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记得当我在与导演沟通剧本与脚本的时候,我们谈论到其中的一个画面表现”天上落下了一道巨雷与主角感到不祥的预感”,听起来就是简单的两个画面表现,但是事实上它背后所影响的整个环节与结构却是相当的有影响力,原因在于每个人对于”每一个字与句”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想的”雷”与”落下”的方式与脚本人员、导演、美术与视觉设计都有不同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每一个画面都要全部的人员一起坐下来讨论,那整个影片的进度将永远无法跟上原先预定的时程,单单的一道雷就会有如此多的差异,那更不要说是主角表情的变化了,在过去剧本人员写好了剧本就会交给脚本人员绘制,等脚本完成再经过导演、视觉设计与美术的手,往往出来的感觉与原先的规划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片上就会出现每一景的作画风格都不同,而在电视影集上就会出现,各片集人员各画各的,因此整体风格与作画的艺术价值都相对的下降,自然市场价值也跟随着下降,所以我认为要能编出好的动画剧本有五大要素,分别是”观看剧本的对象、剧本的画面安排、用简单的故事描述复杂的剧情、剧本的市场价值与剧本的黄金比例”。 看剧本的对象也就是实际参与画面绘制的人员,好的动画剧本必须要让这些直接接受”文字”的制作人员,能够清楚无误的转换成画面的剧本,当一个剧本开始写作前就必须清楚的了解看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背景与他对于文字的敏感度有多高,简单的说,剧本安排”倾盆大雨”的画面,对于一个成长在不下雨地方的人来说,他的大雨多半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剧本的人员必须要让自己先融入绘画者的世界里,才有可能在最终达到预期的剧本效果,就制片的角度来看,一个人配合整组的绘画团队绝对比整组人员配合一个人的节奏来的好,就品质来说当然也会有相当水平,就我参加制作”妈祖传奇”的经验来说,光是将剧本人员、造型美术人员与导演之间的”文字”敏感度拉成一条直线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但是一当这条轨道畅通后可以省去往后两年之间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与时间的浪费,自然可以将所有的资源的花费降到最低,所以我认为一个好的动画片剧本必须要让看的人清楚知道原著者的本意,也就是说要相互了解对方培养出最佳的默契与和谐度,才有可能踏出好的动画片剧本的第一步。 动画剧本的第二步就是剧本的画面安排,传统的剧本着重在故事与对白,动画的剧本则是在画面表现上,最好是能将画面中所希望呈现的感觉与动作,乃至于处理方式与运镜都能写下去是最好不过,从这里可以明确的知道好的动画剧本来自于好的动画编剧,而好的动画编剧一定要懂得动画的整个制作流程,甚至于动画的一些相关的技巧与工具,才能作出适合动画人员发挥的剧本,以电影长片来说,由于长度大约为 90 分钟因此在画面的安排上要能够随着故事安排,例如:在动画影片中一场谈情说爱的戏码需要搭配许多的画面元素,这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属于编剧的责任,有人也许会问:”这些画面不是应该由导演来安排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动画的剧本与画面里,编剧给予的每一个原素出场的机会而导演则是扮演着演出他们的操盘手,如果编剧给予的元素过少,导演自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相同的进度与风格自然也会随着当时的心情而有所改变,千万要记得一部动画片通常都会花到 2-3 年的时间来完成,人的情绪当然会有所不同,画面自然也随之摇摆了。 第三步就是用简单的故事描述复杂的剧情,在动画的世界里简单的故事是绝对的要素,一个复杂的故事情节曲折迷离的环节对于看动画的观众是一项极大的负担,在现今的市场需求上趣味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故事铺陈,在这个趣味挂帅的年代怎么样用简单的故事来表现剧情变成了最重要的课题,很明确地,从影片广告的方式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主题才是消费者的需求,过去高成本大制作的广告模式这几年已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影片有多趣味多好玩,这就是典型的简单故事描述复杂的剧情,举例来说:电影史瑞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单纯的救公主的剧情,不断的以”与传统思维相反”的剧情冲击着观众的思考模式,我还记得当时看完该片后出场不断的听到众人讨论趣味的情节,但是却没有听到半个人说这部戏的故事有多棒,其实这样的剧本就是最好的动画剧本,让观众获得他们想要的剧情却不以复杂的故事包装,这才是动画编剧的最高境界,因为愿意花钱进到戏院或是花钱购买 DVD 的消费者,都是想开开心心的观赏影片没有负担、没有包袱,也就是花钱买开心,特别要提醒的”写作动画剧本并不是写给个人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而是面对所有欣赏的人群”。 而第四步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困难的一步就是剧本的市场价值,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剧本与影片的关系,影片是广告片而剧本则是广告企划,一般来说影片的放映的最大的回收利益通常都不是票房而是外围商品,如同千篇一律,所有的动画人都很清楚外围商品的重要性,但是要怎么样才能让影片顺利的带动外围呢?我分举美国与***的电视动画片的例子来参考,以美国片来说”超人”,是一个永远循环的影集,没有时空的背景与时间的限制性因为他是超人,现实生活中也不会有可能有这样的人存在,因此他万夫莫敌的形象可以很轻易的在孩童们的心中烙印下来,自然提升商品在货架上被孩子选取的机会,以***片来说,简单又降低成本的”变身”和”法宝”,就是商品化的关键,从早期的哆啦 A 梦、变型金刚、魔动王到现在的游戏王、神奇宝贝、魔力宝贝等,不下三四十部影集,都可以看到这些一再重复的”变身”或”法宝”,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孩子们是不是常常口中念念有词的说起了卡通情节的”变身”桥段,对他们而言只要跟着念台词手中的玩具就变成了神奇的宝物了,这些桥段都是剧本人员应该要编写的主题,除了符合影片的谐和性外也是需要与制片人讨论,相关商品的开发可能性,有的故事是环绕着某种特定的商品不断的重复出现,也有顺着故事出现的新商品,怎么样的出场方式与时间点考验着剧本的撰写者,不管是美式或是日式的方法都是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够抓到正确的感觉,就笔者的角度来看也许创新的模式说不定可以给市场多些冲击也不一定。 剧本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黄金比例”?市场盛传所谓的黄金比例是否真有其物?就理论上来讲是不可能有如此的完美的比例,但是如果将过去 20 年来卖座的动画电影或动画影片拆开来检视的话,似乎又真有这么一回事,我归纳几种必要的元素提供作为参考,”爱情、友情、勇气、智慧与运气”为五大要素,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几项元素,只是笔者在此就不多加讨论了,综观动画电影与影集从青年到孩童的卡通影集都不外乎以上五大元素,以故事情节来看的话通常表现方式都是”男主角受到女主角感动、女主角暗恋男主角、剧中最没有勇气的角色突然开窍变有勇气、朋友互相帮助、对手变朋友、主角在紧要关头突然灵机一动等”,至于最经典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候总是会有绝佳的运气帮忙渡过难关”,这些都是黄金比例的最常见的例子,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部卖座的影片可以免俗,至于比例上爱情越多年龄层越高,友情越多年龄层越低,而勇气、智慧与运气则是用来点缀穿插其中的衔接点,例如:勇气带来爱情或友情、智慧增强友情或产生爱情、运气则是用来大结局等,所以真正的比例调配还是在于经验与目标市场,所以说剧本在编撰的时候就必须考量到每项元素的比例是否与目标市场相符合,比例的精准度将会随着经验逐年提升。 上述的五个步骤只是一些构成好的动画剧本的基础要点,在剧本的发想与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仰赖着大量的讨论与沟通,以我过去的经验来看的话,讨论与沟通占去了百分之九十的剧本编撰时间,真正在写的时间并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因此在剧本的组成上真正的关键在于集思广意与沟通协调,天马行空的创意要是没有成熟的技术搭配也都是空谈,极致艺术的美感要是没有市场的回收也都是梦幻,因此不论编剧或是导演都应当配合制片人的市场规划而设计创意,好的动画剧本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原创的动画思考空间是需要由整个编导制作团队的投入才能充分的将思考空间填满,个人英雄主义的原创主导最后都是会导致影片失败,唯有将各阶段的人才整合一体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才能将动画影片拍摄出最佳的品质,以我们目前正在拍摄的妈祖的故事”妈祖传奇”为例,每一段剧情、每一个画面到每一个效果,都是整个创意团队一起精心规划出来,没有谁一定要配合谁的指挥有没有谁不接受谁的意见,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般,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人人都是编剧人人都是导演待每场戏的情节确定后再由导演与制片统筹操作,好的动画来自于团队,因为过去 20 年来卖座的动画影片里,有多少消费者知道编剧是何人导演是何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团队是成功的团队。 招聘的条件不过是一扇门 一、 别管什么条件,勇敢而自信地去碰一碰,你不推,怎么知道能否推开一扇门呢? 二、 你心急,对方更急,少介绍自己,多强调你能为团队做什么,自信是最重要的。 三、 没推开也不要紧,被拒之门外,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总结经验,多找几扇门去推一推。 四、 如果真的很想加盟某一团队,可以就职于学历、能力要求较低的岗位,准备好一步一步走上去。 别忘了,招聘的条件不过是一扇门,而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 面试,重要的是冷静 作为应聘者,面对主考官咄咄逼人的气势,你有什么应聘绝招的话,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处于被“宰”位置的你,如果因为主考官某些提问过于尖锐、不友好,或者欺人太甚而激起你的怒火的话,那么对不起,你已经输了这场面试。    “激怒法”是刁钻的主考官用来淘汰大部份应聘者的惯用手法。在两个人面对面的斗智中,他们往往会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或用怀疑、尖锐、单刀直入的眼神,来剥夺对方彬彬有礼的外表,使其心理防线大大溃退……当然他们的所为是要找到具有心理承受能力之人。如何防范“激怒”法,又不失你的尊严呢?    刁钻的主考官: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明智的你妙答:比尔盖茨也并非毕业于哈佛大学。    刁钻的主考官:你的经历太单纯,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明智的你妙答:我确信如果我加盟贵公司,我将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刁钻的主考官:你的专业怎么与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明智的你妙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往往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刁钻的主考官:你的学历对我们来讲太高了。    明智的你妙答:我带来三张学历证书,你可从中挑选一张您认为合适的,至于另外两张,就请忘了它。    刁钻的主考官:你是因为与上司有矛盾才转到我们这里来的吗?    明智的你妙答: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我们之间性情差异太大,无法成为好朋友。    刁钻的主考官: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职业不太合适。    明智的你妙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留一些机会给别人。    唯有让这类主考官意识到,尽管他在刁难你、试探你,但你不以为然,依然故我而最终没有从被动的位置上“滚”下来,因为你有自己应有的涵养,因为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面试回答在于“巧” 面试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但招聘者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巧妙地向应聘者提出各种不期而至的怪题难题,令你防不胜防,从而使你褪去包装露出“庐山真面目”。这时,你不仅要有备而来,更要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真实地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招聘时的“开场白”一般先要问一些轻松的话题,其目的是让你放松戒备。这时,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随之而来会有一大堆棘手的问题等着问你:如“你怎样看待工作中的压力?你的专业和我们的需要有一定差距,你为什么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的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回答一定要言简意赅,切忌夸夸其谈,信口开河,更不要把话说过头,说死,不留一点余地,那样会将自己引入理屈词穷的窘境。当然,在回答过程中也不要过于自谦,显得没有主见缺乏自信。   之后,招聘者会尽可能找出你的不是或不足,有时你甚至会感到一种潜在的敌意:招聘者不时地看看表,翻弄一下你的履历表,接电话时滔滔不绝几乎忘了你的存在……面对这种情况,你尽管可以镇定自若地应付,千万不要试图奉承或讨好对方,招聘者不会因此而变得和蔼可亲。不要忘了,对方是在考验你,你们的地位不平等,但你要通过自己巧妙的回答和挥洒自如的风度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   若是被问到一些更难回答的问题,如: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这时,你不必正面回答,跳过对方设下的圈套,说出一个很容易纠正的小毛病,例如“我看到大堆的文件总会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我已修完文秘课程,相信会应付自如的。”也可以对缺点做一个笼统的回答:“我这个人有时太认真,尤其对工作,可能会讨人烦。”这种回答常常会有先抑后声柳暗花明的惊人效果。或者你也可以把问题放到过去时间:“我以前的老板说我说话太快,我想现在会做得更好些的。”不管怎样回答,你都不要忘记最后强调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想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无力改正它。”   如果掌握了面试技巧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